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新农村建设下四川羌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1:39
   乡村治理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乡村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启,关于乡村治理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掀起了热潮。如今随着工业化的渐趋完善和农业税政策被国家取消的实行,乡村治理也进入了政府扶持的良性发展时期。但是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反分维稳形势,乡村治理结构的问题和矛盾随之上升。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在农村推行村民自治的制度改革背景下,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文化、习俗、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方式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本研究主要着眼于对新农村建设下羌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问题的研究。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方向研究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研究者本人在羌族聚居乡政府机关工作,对羌族聚居乡的风俗民情、人文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等相对比较了解。因为了解,就为研究框架的形成提供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同时也为研究资料的获得创造了便利性。其二是目前对乡村治理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梳理。全文分五章,第一章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章阐述乡村治理理论、内涵与主要内容。第三章主要阐述羌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特点,以羌族宗教势力对杨柳村灾后重建和其他方面治理的影响,重点说明羌族宗教与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第四章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羌族地区乡村治理现状及问题。第五章提出羌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改进措施。羌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一样,受民族本身宗教和社会价值观影响,表现出其特殊性。因羌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其宗教思想和民族信仰与生俱来,宗教从事者在村民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话语权。在村级大的公共事务上,他们的决定和说法在村民中有着很大的引领性。因此在羌族地区的乡村治理中,要利用好宗教势力,使其服务于整个治理过程,推动各类村级事务遵循村民公共利益实现的发展。当然,与其他地区相比,在社会不断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融合中,羌族地区的治理也是有其共性的。本文提出的羌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的成效,同时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乡村治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乡村治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课题的创新性
第2章 理论视角:乡村治理理论、内涵与内容
    2.1 乡村治理相关理论概述
        2.1.1 村民自治理论
        2.1.2 公民参与理论
        2.1.3 相关理论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实践的启示
    2.2 我国乡村治理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2.2.1 乡村治理的内涵
        2.2.2 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
第3章 羌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特点:宗教影响
    3.1 羌族的民族宗教
        3.1.1 羌族宗教信仰
        3.1.2 羌族释比文化
    3.2 羌族社会道德观、撇格、涅厄——尚白耻黑
    3.3 羌族宗教和社会道德观对乡村治理过程的影响——以杨柳村灾后重建历程为典型案例
    3.4 羌族宗教信仰对乡村治理内容的影响
        3.4.1 对村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影响
        3.4.2 对村民利益协商机制的影响
        3.4.3 对村民利益实现机制的影响
第4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羌族地区乡村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现阶段羌族地区乡村治理的背景
        4.1.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一个政策的解读
        4.1.2 新农村建设中羌族地区的变化
        4.1.3 新农村建设中羌族地区的治理现状
    4.2 当前羌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
        4.2.1 村民公共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
        4.2.2 村民公共利益协商机制存在的问题
        4.2.3 村民公共利益实现机制存在的问题
    4.3 对羌族地区乡村治理困境原因的审视
        4.3.1 乡镇政府行政资源配置失衡
        4.3.2 民族自身宗族组织差异和文化教育落后
        4.3.3 宗教本身存在的利弊
第5章 羌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改进措施
    5.1 村民公共利益表达机制方面
    5.2 村民公共利益协商机制方面
    5.3 村民公共利益实现机制方面
        5.3.1 增强村委会的服务功能的对策
        5.3.2 农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的对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勇;温铁军;曹锦清;张鸣;;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J];农村工作通讯;2002年12期

2 郭云春,刘梅芳;利益博弈下的乡村治理——透视村民自治的新视角[J];社会;2003年02期

3 王培刚,余丹;中国乡村治理:反思、困境与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5年01期

4 盛来运;;“八郑规程”是很好的乡村治理雏形[J];小康;2006年07期

5 肖唐镖;;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和分析[J];文史哲;2006年04期

6 汪萍;;乡村治理中的农民动员问题探讨——以河北定州翟城村为例[J];理论月刊;2006年12期

7 张志英;;21世纪中国乡村治理发展浅议[J];农村经济;2006年11期

8 苗树彬;王天意;;困惑与出路——“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专家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05期

9 夏单坤;;“四十亩抛荒地”话乡村治理[J];中国乡村发现;2006年01期

10 申端锋;;乡村治理的博弈术与正当性[J];读书;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威;乡村经营性治理的创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水;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苗树彬;公共服务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商兆奎;唐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康菊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疆乡村治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6 范洪亮;非均衡状态下乡村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何晓杰;“后农业税时代”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广;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传播与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阎占定;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亚民;海疆知县蓝鼎元的乡村治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金星;乡村治理中的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郑庆基;论乡村治理中的农民公私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小林;我国乡村治理中的条件拒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樊亚军;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王守智;信息不对称与乡村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殿君;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张书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8 李晓南;“半熟人社会”背景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周英姿;利益表达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3年

10 郭伟;乡村多元治理路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35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835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2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