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导向下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19:13
农村权力结构作为村庄政治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从传统农村的“双轨政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一元领导,从乡政村治体制下的二元治理结构到多元权力主体的逐步生成和权力结构的多元化转向,农村权力结构进行了多次调整,而在农村权力结构嬗变的背后实际上展现的是权力与权利的复杂博弈,是权力与权利非均衡状态下的反复调适。事实上,由于农民主体地位的长期弱势,农村权力结构一直处于非均衡的博弈之中,民主制度的导入及由此引起的农村权力场域的震动使农村权力主体、权力行使逻辑和权力价值取向出现了一系列复杂且缓慢的全新的嬗变现象,这个向民主转化的阵痛过程对农民权利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农民在这个过程中经受了从意识到行为的洗礼,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并开始释放被压制许久的权利诉求,另一方面权力对权利的保障严重不足,甚至有时直接充当侵犯农民权利的主体,尤其在农村社会转型、利益分化重组的特殊时期更为明显。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起点是公民权利,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具体而言,权利的实现是现代国家获得合法性的重要来源,而现代国家则赋予公民以法定权利,提供实现和维护权利的制度化渠道。权利与权力之间特有的张力决定了当前农民权利的贫困与农村权力结构的扭曲存在着紧密联系,能否突破农民权利的实现之困、促进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的有效对接,关键在于农村权力结构各要素的互动状况,在于权力结构的民主再造。本文以“国家—社会”关系为分析框架,以农村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的深层关联为理论基点,将农民权利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宏观背景中,着重考察动态的权力要素对农民权利的影响,及权力结构向权利转向的现实路径。本文力图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即国家权力、农村权威与农民权利在农村权力结构嬗变过程中的互动逻辑;农村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实现之间的内在联系;权力结构视域下突破农民权利实现困境的着力点。基于此,论文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导论部分由问题缘起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核心概念阐释、文献综述、创新与不足组成,旨在说明本文的选题依据和总体研究设计。第一章回溯了农村权力结构的嬗变历程,重点展现了1949年以后农村权力场域的复杂博弈图景,按照时间断线将其划分为建国初期、村民自治后、改革深化期三个阶段,重新审视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权力运行的状况,对各自的权力结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二章对农村权力结构的互构逻辑进行了政治性分析。从农村权力结构的变迁历程提炼出农村权力结构的三个主要变量:国家权力、农村权威、农民权利,考察了三者在农村社会的行动逻辑,并由此提出农村权力结构的动态模型,初步将农村权力结构分为外生型、内生型、相对均衡型,对农村权力结构进行类型化分析,在理论阐述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各类型的构成机理。第三章着重从学理上分析了农村权力结构嬗变与农民权利实现的内在关联。农村权力结构的嬗变缘于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的反复博弈,而每一次权力结构的调整都对农民权利产生了或隐性或显性的影响,这种内在互动关联成为构筑均衡权力与权利关系的逻辑根基。第四章结合现代国家建设的背景,从权力结构视角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农民权利实现的结构之困。通过对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自治力量非均衡博弈现状的考察,将农村权力结构置于当前农村社会实践中,从制度设计、农民流动、低组织化、集体经济、乡土文化等方面剖析影响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力量有效衔接的阻滞因素。第五章探讨了相对均衡型权力结构的构筑路径,为突破农民权利实现困境提供一种理性选择,这也是本文的理论旨归。本章以权力资源的再分配、多元权力主体的博弈为研究进路,进一步明确横向与纵向权力主体的权责边界,并从权力主体的创建、权力资源的分配与协调入手,完善制度体系、救济机制、运行程序、组织设置,建构以权利为指向的相对均衡型权力结构,使权力回归民主化轨道。结论部分简要总结了研究内容,归纳出主要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权力、权威与权利的相互关系影响着农村权力结构的变迁和均衡程度,农民权利贫困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权力结构的非均衡。相对均衡的权力结构是以权利为基本指向,它的构建不仅需要外力助推,更需要农村内生力量的壮大。在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才能最终形成农民权利实现的结构性保障,完成权力结构的权利转向。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核心概念阐释
四、文献综述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农村权力结构的嬗变历程
一、建国初期国家一元领导下的单一权力结构
二、村民自治后农村权力结构的重建
三、改革深化期农村权力结构的新转向
第二章 对农村权力结构互动逻辑的政治性分析
一、农村权力结构的三大主要变量
(一)国家权力
(二)农村权威
(三)农民权利
(四)国家权力、农村权威、农民权利博弈的历史脉络
二、农村权力结构的动态模式
(一)外生型:以国家权力为主的控制秩序
(二)内生型:以农村权威为主的治理秩序
(三)相对均衡型:以农民权利为指向的自治秩序
(四)个案分析:一个平凡村庄的权力逻辑
第三章 权力与权利的对话:农村权力结构嬗变与农民权利实现的内在关联
一、农村权力结构嬗变缘于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的反复博弈
(一)农民的权利诉求对传统权力结构的冲击
(二)国家权力渗透与农村自治传统的碰撞与整合
二、农村权力结构嬗变对农民权利实现产生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农村权力结构嬗变促使农民权利关系的重组
(二)农村权力结构嬗变引发农民权利实现方式的变革
(三)农村权力结构嬗变推动权利保障的制度设计与供给路径的更新
三、农村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良性互动的基础环境
(一)法治的推进
(二)社会的发育与成熟
(三)行政权收缩与职能转变
第四章 当代农民权利实现的结构之困:农村权力结构的非均衡性
一、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自治力量的非均衡博弈现状
(一)国家权力的强制性与建构性
(二)农村内生力量自治要求的膨胀
二、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自治力量的衔接阻滞
(一)制度空缺与权力迷失
(二)农民流动与权力离散
(三)农民的低组织化与权力异化
(四)村庄集体经济匮乏与权力空转
(五)乡土文化的现代化与权力碰撞
第五章 构筑相对均衡的农村权力结构:摆脱农民权利实现困境的一种理性选择
一、明确权力边界,理顺乡镇与村的纵向权力关系
(一)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二)规范乡镇政权在农村的权力运作方式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村级财政
(四)调整乡镇考核机制
二、确立管理权限,规范村两委的横向权力互动
(一)明晰村党支部的领导权限
(二)加强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
(三)建立村民自治的救助渠道
三、整合村庄力量,创建多元权力主体
(一)民间权威的制度整合与重塑
(二)内生组织的发展与规制
(三)村民小组的衰退与功能重建
(四)普通村民的卷入式政治参与及权利转向
四、组织起来,构建制度化的维权平台
(一)农民维权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二)制度化维权渠道的拓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8989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核心概念阐释
四、文献综述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农村权力结构的嬗变历程
一、建国初期国家一元领导下的单一权力结构
二、村民自治后农村权力结构的重建
三、改革深化期农村权力结构的新转向
第二章 对农村权力结构互动逻辑的政治性分析
一、农村权力结构的三大主要变量
(一)国家权力
(二)农村权威
(三)农民权利
(四)国家权力、农村权威、农民权利博弈的历史脉络
二、农村权力结构的动态模式
(一)外生型:以国家权力为主的控制秩序
(二)内生型:以农村权威为主的治理秩序
(三)相对均衡型:以农民权利为指向的自治秩序
(四)个案分析:一个平凡村庄的权力逻辑
第三章 权力与权利的对话:农村权力结构嬗变与农民权利实现的内在关联
一、农村权力结构嬗变缘于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的反复博弈
(一)农民的权利诉求对传统权力结构的冲击
(二)国家权力渗透与农村自治传统的碰撞与整合
二、农村权力结构嬗变对农民权利实现产生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农村权力结构嬗变促使农民权利关系的重组
(二)农村权力结构嬗变引发农民权利实现方式的变革
(三)农村权力结构嬗变推动权利保障的制度设计与供给路径的更新
三、农村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良性互动的基础环境
(一)法治的推进
(二)社会的发育与成熟
(三)行政权收缩与职能转变
第四章 当代农民权利实现的结构之困:农村权力结构的非均衡性
一、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自治力量的非均衡博弈现状
(一)国家权力的强制性与建构性
(二)农村内生力量自治要求的膨胀
二、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自治力量的衔接阻滞
(一)制度空缺与权力迷失
(二)农民流动与权力离散
(三)农民的低组织化与权力异化
(四)村庄集体经济匮乏与权力空转
(五)乡土文化的现代化与权力碰撞
第五章 构筑相对均衡的农村权力结构:摆脱农民权利实现困境的一种理性选择
一、明确权力边界,理顺乡镇与村的纵向权力关系
(一)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二)规范乡镇政权在农村的权力运作方式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村级财政
(四)调整乡镇考核机制
二、确立管理权限,规范村两委的横向权力互动
(一)明晰村党支部的领导权限
(二)加强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
(三)建立村民自治的救助渠道
三、整合村庄力量,创建多元权力主体
(一)民间权威的制度整合与重塑
(二)内生组织的发展与规制
(三)村民小组的衰退与功能重建
(四)普通村民的卷入式政治参与及权利转向
四、组织起来,构建制度化的维权平台
(一)农民维权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二)制度化维权渠道的拓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里峰;;革命中的乡村——土地改革运动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2 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陆学艺;;当前农村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李远行;互构与博弈——当代中国农村组织的研究与建构[J];开放时代;2004年06期
5 贺雪峰;;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6 刘华安;;村落社区权力结构变迁及其影响[J];理论与改革;2007年05期
7 李建峰;;村庄权力结构间的博弈对社会公正的影响[J];淮海文汇;2013年01期
8 贺雪峰;阿古智子;;村干部的动力机制与角色类型——兼谈乡村治理研究中的若干相关话题[J];学习与探索;2006年03期
9 卢福营;论农村社会转型中崛起的经济能人群体[J];浙江师大学报;1998年05期
10 于建嵘;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J];战略与管理;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2868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86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