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体制约因素

发布时间:2021-01-23 09:14
  农民工是城镇的建设者,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者。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资源,释放了城镇经济新活力,也为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提供了机遇。农民工社会融入是农民工主动融入城镇社会的历史过程,是农民工的主体诉求,也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追求的目的。农民工社会融入不仅需要城镇社会的吸纳,更主要是农民工自身主动融入城镇社会。新型城镇化进程所创造的新机遇,需要农民工来把握并转化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农民工能否主动把握机会,创造条件在城镇立足并融入城镇社会,关系到每一位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民工自身的素质、能力和素养是制约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体因素,把握自己提升自身能力就如同掌握了社会融入的钥匙。本论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和新型城镇化作为理论基础,在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和实地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努力探寻和发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体制约因素,并且究其原因、提出解决思路。力图有效改善我国农民工在城镇中的边缘化状态,为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做出努力。本文共为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引言,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一章是对理论基础的阐述。本章是...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相关理论概述
    1.1 理论基础
        1.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的思想
        1.1.2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思维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社会融入
        1.2.2 农民工
        1.2.3 农民工社会融入
        1.2.4 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体因素
    1.3 新型城镇化中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意义
        1.3.1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农民工社会融入
        1.3.2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
第二章 现阶段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体制约因素
    2.1 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2.1.1 基础教育水平整体不高
        2.1.2 欠缺有效专业技能培训
    2.2 社会交往能力较弱
        2.2.1 社会交往多局限于网络
        2.2.2 现实社会交往范围局限
    2.3 精神文化素养不高
        2.3.1 精神文化生活严重匮乏
        2.3.2 不良情绪的管控能力弱
    2.4 法律素质仍待提高
        2.4.1 法律保护意识仍需增强
        2.4.2 欠缺用法律维权的能力
    2.5 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2.5.1 工作中缺乏创新的精神
        2.5.2 创业中缺乏方法的指导
第三章 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体制约因素成因
    3.1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影响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
    3.2 公共价值和文化认同度制约农民工社会交往
    3.3 生存压力挤压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发展空间
    3.4 学习政策法律意识淡漠弱化了自身权益保障
    3.5 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农民工创新意识
第四章 解决制约农民工社会融入主体因素的对策思路
    4.1 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大力提高城镇社会承载力
        4.1.1 完善城镇对农民工的管理服务能力
        4.1.2 全面增强城镇魅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4.2 建立科学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农民工核心竞争力
        4.2.1 改革培训内容,重视农民工就业率
        4.2.2 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企业参与培训
        4.2.3 规范职业资格考核,促进平等就业
        4.2.4 借鉴国外经验,优化职业培训模式
    4.3 构建长效互动沟通机制,拓展农民工的社会交往
        4.3.1 搭建新兴媒体沟通平台
        4.3.2 发挥社区沟通桥梁作用
        4.3.3 重视党团群团组织作用
    4.4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
        4.4.1 加大城镇公共文化资源对农民工的开放度
        4.4.2 建立针对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服务体系
    4.5 重视农民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5.1 重视社会资源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
        4.5.2 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民工的创业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J]. 吴宝华,张雅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07)
[2]“社会融入”概念辨析[J]. 徐丽敏.  学术界. 2014(07)
[3]从社会结构到主体建构: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的路径转向与融合期待[J]. 汪新建,柴民权.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6)
[4]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 崔岩.  社会学研究. 2012(05)
[5]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教育问题初探[J]. 张国.  理论建设. 2012(04)
[6]城市融入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与对策[J]. 杜永红,李鑫.  职教论坛. 2012(18)
[7]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J]. 高玉峰,石洪顺,贺字典.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8]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培训体系构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李坤,殷朝华.  高等农业教育. 2012(04)
[9]从职业城市化到人的城市化——我国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研究阶段和问题综述[J]. 毛哲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01)
[10]关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的研究[J]. 张学英.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7)



本文编号:2994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994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