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苏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04 06:08
  我国大学生村官正是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央政府为了有效地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建设以及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而推出的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计划。近些年来,苏州市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从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江苏省实施以来,这项政策一直得到苏州市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部门以及社会的关注。从计划实施开始,苏州市为农村基层输送了大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为相关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与治理保障,有效地解决了相关地区新农村建设人才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苏州市的大学生村官的政策的实施与运行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的支持与认同。本文主要研究了在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人力资源理论、激励理论和博弈理论,对苏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中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并且系统地研究;在对苏州市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对于建设水平的建议。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内容
    五、 创新之处和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 基本概念
        (一) 村官
        (二) 大学生村官
    二、 相关理论
        (一) 人力资源理论
        (二) 激励理论
        (三) 博弈理论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历程和现状
    一、 大学生村官队伍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一) 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
        (二) 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历程
        (三)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现状
    二、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第三章 苏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现状与成效
    一、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现状
    二、 苏州市城乡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现状研究
        (一) 端正工作态度,优化农村干部队伍
        (二) 大学生村官自身角色定位建设
        (三) 改进大学生村官生活环境问题
    三、 苏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自身定位不准,基层环境复杂
        (二) 管理机制欠缺,引导力度薄弱
        (三) 社会关注不够,难以获得认可
第四章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水平的建议
    一、 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培训教育
    二、 不断完善管理,建立考核制度
    三、 协调各方资源,健全激励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唯物史观视角分析大学生村官制度意义[J]. 仇艮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0)
[2]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J]. 陆作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3]完善大学生“村官”后继管理政策的思考[J]. 王云胜,孙志恋.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11)
[4]浅析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重大意义[J]. 杨跃华.  党史博采(理论). 2010(12)
[5]择业动机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影响及引导[J]. 雷海岩,彭奇平,曹平,谢国宝,雷湘勇.  学理论. 2010(24)
[6]“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 蔡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7]“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山西省晋中市张庆乡的调查报告[J]. 张萍.  北方经贸. 2010(07)
[8]大学生村官的择业动机、满意度评价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J]. 王志刚,于永梅.  中国软科学. 2010(06)
[9]“大学生村官”制度非均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任源钢.  大众科技. 2010(05)
[10]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价值分析[J]. 张俊华.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04)

博士论文
[1]大学生村官形象的建构与媒体传播[D]. 郝向宏.武汉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褚卫东.安徽大学 2012
[2]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的人际传播[D]. 余迎.安徽大学 2012
[3]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孙娟.华东师范大学 2012
[4]大学生“村官”择偶困境研究[D]. 曾灵想.华中农业大学 2011
[5]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研究[D]. 李锐.华中农业大学 2011
[6]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 张舜.华东政法大学 2010
[7]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探索[D]. 张磊.苏州大学 2010
[8]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D]. 王振华.重庆大学 2010
[9]ERG理论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计划[D]. 郭丽珍.南昌大学 2009
[10]大学生村官任用困境及其出路[D]. 成晓娟.中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62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62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6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