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的人际传播 ——基于淮北市杜集区大学生村官的一项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2:57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省(市)陆续开始聘用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到2008年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大学生村官深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与基层的村民一起工作和生活,那么,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怎样进行人际交往,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笔者从2011年11月25日至2012年元旦期间和2012年的2月份,选取了五个有大学生村官服务的村子,做了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在这期间,笔者以大学生村官助理的身份,协同大学生村官们一起处理村中各种事务。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大学生村官们以及村民们的交往,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来,以一种参与式观察的方式,了解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的人际交往状况;另一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访谈,并录音。访谈时间一般都是在工作之余,地点一般情况下都在村子里。在整个实地调查的过程中,笔者采取参与式观察为主,问卷调查和访谈为辅的方式。在实地调查之外,笔者与受访对象通过QQ和手机保持着联系,笔者...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研究综述
        (一) 有关人际传播的相关综述
        (二) 有关大学生村官的研究综述
    四、实证调查
第二章 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和生存环境
    一、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
    二、田野调查地点
    三、研究对象的人际交往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的人际传播
    一、主体之大学生村官
        (一) 我是谁——个人自我观的表现和确认
        (二) 我与你——我们怎样交往
        (三) 社会、文化与人际传播
    二、主体之村民
        (一) 伤害性讯息
        (二) 肯定性传播
        (三) 对话而非独白
第四章 错位主体之间的人际传播
    一、错位的主体
    二、错位主体之间的人际传播的特点
        (一) 主体的错位性
        (二) 交往的接近性
        (三) 文化的交融性
    三、村官的故事:我们就像异面直线一样
    四、一次上访事件
第五章 探索与思考:入乡随俗还是坚持自己?
    一、顺应:入乡随俗
    二、偏离:坚持自己
    三、入乡随俗还是坚持自己?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法律困境及解决之道——从行政法层面分析[J]. 张学华,白雪峧,张会敏.  商业文化. 2010(04)
[2]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廖文斌,余定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4)
[3]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及化解对策[J]. 姚子凤.  职业时空. 2010(03)
[4]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J]. 程毅,刘军.  前沿. 2010(04)
[5]人、关系及人本再造的命题[J]. 王怡红.  国际新闻界. 2009(06)
[6]中国大陆人际传播研究与问题探讨(1978-2008)[J]. 王怡红.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8(05)
[7]“交流”语境下的传播思想史——解读彼得斯的《交流的无奈》[J]. 殷晓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8]当代美国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与趋势[J]. 殷晓蓉,忻剑飞.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9]“争论”能为人类交流做什么——一个反思争论的关系与对话视角[J]. 王怡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1)
[10]当代人际传播研究与对话问题[J]. 王怡红.  学习与实践. 2006(11)

硕士论文
[1]QQ的人际传播及其影响研究[D]. 陈昕.辽宁大学 2011
[2]变迁中的邻里人际传播[D]. 鲍励.安徽大学 2011
[3]媒介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生活[D]. 黄伟迪.安徽大学 2011
[4]大学生村官与基层民主政权建设[D]. 张博.太原科技大学 2010
[5]村民自治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和乡村治理[D]. 潘端阳.复旦大学 2010
[6]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研究[D]. 法琛.中央民族大学 2010
[7]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D]. 牛芳.郑州大学 2010
[8]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 张舜.华东政法大学 2010
[9]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媒介素养研究[D]. 平超.重庆工商大学 2010
[10]大学生村官任用困境及其出路[D]. 成晓娟.中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61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161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