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06:2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向城市转移,2009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3亿人,在全国农民工中,18到30岁的占62%,总数高达1.43亿人。青年农民工已成为当前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一代的农民工相比,青年农民工无论是在教育程度、文化素养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他们对农村的归属感逐渐渐弱,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上更接近城市市民,并以城市生活为参照,融入城市的意识日益增强。但是,青年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过程中,却遭遇到部分城市居民的排斥,游离在城市的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在政治领域,青年农民工也渴望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表现出极大的政治诉求愿望,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不能参加农村的政治生活又不能融入城市的政治生活,由此导致他们政治参与心理的冷漠。作为新生代的青年农民工,他们的政治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着重考察青年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的政治心理状况,警醒消极政治心理对我国政治文化和政治秩序造成的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导致这种消极政治心理的原因,探寻提升青年农...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概述
1.1 青年农民工及特征
1.1.1 青年农民工的界定
1.1.2 青年农民工的特征
1.2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内涵、构成和特性
1.2.1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内涵
1.2.2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构成
1.2.3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特性
1.3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研究的意义
1.3.1 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1.3.2 有利于维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1.3.3 有利于提高青年农民工的素质
第二章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发展状况
2.1 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主流政治心理
2.1.1 自主意识逐步上升
2.1.2 政治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2.1.3. 政治信任感和认同感逐渐增强
2.2 趋于功利、冷漠消极的非主流政治心理
2.2.1 功利性的政治参与心理
2.2.2 强烈的被排斥感
2.2.3 非制度化的情绪参与
2.2.4 缺少热情的政治冷漠感
2.3 不断强化、走向自觉的发展态势
2.3.1 更加全面化
2.3.2 更加积极
2.3.3 更加自主
第三章 影响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因素
3.1 主体性因素
3.1.1 文化传统
3.1.2 文化教育
3.1.3 认知能力
3.2 客观性因素
3.2.1 城市文明
3.2.2 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3.2.3 社会交往活动
第四章 提升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思路与途径
4.1 有效发挥政府职能是首要前提
4.1.1 加快经济建设
4.1.2 推进体制改革
4.1.3 协调利益矛盾
4.1.4 优化服务引导
4.2 不断提高青年农民工的主体素质是关键环节
4.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政策是重要保障
4.4 继续优化社会环境是有力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政治心理和谐长效机制的构建[J]. 李爱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2]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以农民工为例[J]. 林淑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3]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李祖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04)
[4]直面吴地农民工文化心理冲突[J]. 阙敏,冷文娟.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3)
[5]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化建设[J]. 马英虎,陈娜. 黑河学刊. 2006(04)
[6]论中国农民政治心态的现代转型[J]. 彭成兰. 学术论坛. 2006(07)
[7]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的成因及对策[J]. 李高东.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8]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政治意识考察——以孝感市1000个案的调查为例[J]. 赵文正.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6)
[9]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罗伟明,许静,段治文. 中国青年研究. 2006(05)
[10]论新时期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发展的挑战及对策[J]. 夏国永.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本文编号:3193299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概述
1.1 青年农民工及特征
1.1.1 青年农民工的界定
1.1.2 青年农民工的特征
1.2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内涵、构成和特性
1.2.1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内涵
1.2.2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构成
1.2.3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特性
1.3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研究的意义
1.3.1 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1.3.2 有利于维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1.3.3 有利于提高青年农民工的素质
第二章 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发展状况
2.1 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主流政治心理
2.1.1 自主意识逐步上升
2.1.2 政治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2.1.3. 政治信任感和认同感逐渐增强
2.2 趋于功利、冷漠消极的非主流政治心理
2.2.1 功利性的政治参与心理
2.2.2 强烈的被排斥感
2.2.3 非制度化的情绪参与
2.2.4 缺少热情的政治冷漠感
2.3 不断强化、走向自觉的发展态势
2.3.1 更加全面化
2.3.2 更加积极
2.3.3 更加自主
第三章 影响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因素
3.1 主体性因素
3.1.1 文化传统
3.1.2 文化教育
3.1.3 认知能力
3.2 客观性因素
3.2.1 城市文明
3.2.2 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3.2.3 社会交往活动
第四章 提升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的思路与途径
4.1 有效发挥政府职能是首要前提
4.1.1 加快经济建设
4.1.2 推进体制改革
4.1.3 协调利益矛盾
4.1.4 优化服务引导
4.2 不断提高青年农民工的主体素质是关键环节
4.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政策是重要保障
4.4 继续优化社会环境是有力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政治心理和谐长效机制的构建[J]. 李爱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2]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以农民工为例[J]. 林淑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3]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李祖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04)
[4]直面吴地农民工文化心理冲突[J]. 阙敏,冷文娟.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3)
[5]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化建设[J]. 马英虎,陈娜. 黑河学刊. 2006(04)
[6]论中国农民政治心态的现代转型[J]. 彭成兰. 学术论坛. 2006(07)
[7]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的成因及对策[J]. 李高东.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8]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政治意识考察——以孝感市1000个案的调查为例[J]. 赵文正.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6)
[9]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罗伟明,许静,段治文. 中国青年研究. 2006(05)
[10]论新时期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发展的挑战及对策[J]. 夏国永.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本文编号:3193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19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