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以利益表达机制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6-22 04:56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矛盾,这些矛盾的主要特点有矛盾数量日益增多、矛盾主体日渐扩大、纠纷突发性增强、矛盾化解难度增大、群体性增强及以物质利益矛盾为主体等方面,这些农村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具有可协调的机制。这些农村矛盾的化解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是影响其化解的一个难题。构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有利于有效化解当前的农村矛盾问题。现阶段,农村利益表达的现状表现为利益表达的制度性虚化、表达渠道不畅、表达主体的表达意识与能力缺乏、表达组织缺失等方面。这种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的现状制约了农村矛盾的有效化解,所以,农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要想构建完善的农村利益表达机制,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完善农村利益表达机制的制度平台,其中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及信访制度三方面的内容;构建公权力的控约机制;建立培塑利益表达的主体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表达的组织机制;完善利益表达的公众参与程序保障与救济落实机制;强化各种监督机制等。通过构建完善的农村利益表达机制,促进农村矛盾的化解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社会...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1.2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1.1.3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跨学科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现阶段农村矛盾概述
2.1 现阶段农村矛盾的主要表现
2.1.1 干群矛盾
2.1.2 “干干”矛盾
2.1.3 贫富矛盾
2.1.4 人地矛盾
2.2 现阶段农村矛盾的主要特点
2.2.1 矛盾数量日益增多
2.2.2 矛盾主体日渐扩大
2.2.3 纠纷突发性增强
2.2.4 矛盾化解难度增大
2.2.5 群体性增强
2.2.6 以物质利益矛盾为主体
2.3 现阶段农村矛盾产生的根源
2.3.1 物质根源
2.3.2 体制根源
2.3.3 社会根源
2.4 现阶段农村矛盾的性质
2.5 现阶段农村矛盾化解的必要性
第三章 农村矛盾化解的难题——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
3.1 利益与利益表达
3.1.1 利益
3.1.2 利益表达
3.2 利益表达机制与农村利益表达机制
3.2.1 利益表达机制
3.2.2 农村利益表达机制
3.3 农村利益表达的现状
3.3.1 农村利益表达的制度性虚化
3.3.2 农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
3.3.3 农村利益表达主体表达意识与能力缺乏
3.3.4 农村利益表达组织缺失
3.4 构建农村利益表达机制是农村矛盾化解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 农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4.1 完善农村利益表达机制的制度平台
4.1.1 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代表和表达农民利益的政治功效
4.1.2 确保农民“四个民主”的实现
4.1.3 努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4.2 构建公权力的控约机制
4.2.1 控制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
4.2.2 强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各项权力
4.3 建立培塑利益表达的主体机制
4.3.1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律素养
4.3.2 增强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
4.3.3 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4.4 建立健全利益表达的组织机制
4.4.1 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协会
4.4.2 成立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4.4.3 成立农民维权组织
4.4.4 成立各种农村社会文化组织
4.5 完善利益表达的公众参与程序保障与救济落实机制
4.5.1 完善维护农民利益的法律制度规范
4.5.2 以法律保障农民利益表达程序的正当性
4.5.3 完善司法救济落实体系
4.6 强化各种监督机制
4.6.1 人大代表的监督
4.6.2 社会组织的监督
4.6.3 大众传媒的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专著、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242166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1.2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1.1.3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跨学科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现阶段农村矛盾概述
2.1 现阶段农村矛盾的主要表现
2.1.1 干群矛盾
2.1.2 “干干”矛盾
2.1.3 贫富矛盾
2.1.4 人地矛盾
2.2 现阶段农村矛盾的主要特点
2.2.1 矛盾数量日益增多
2.2.2 矛盾主体日渐扩大
2.2.3 纠纷突发性增强
2.2.4 矛盾化解难度增大
2.2.5 群体性增强
2.2.6 以物质利益矛盾为主体
2.3 现阶段农村矛盾产生的根源
2.3.1 物质根源
2.3.2 体制根源
2.3.3 社会根源
2.4 现阶段农村矛盾的性质
2.5 现阶段农村矛盾化解的必要性
第三章 农村矛盾化解的难题——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
3.1 利益与利益表达
3.1.1 利益
3.1.2 利益表达
3.2 利益表达机制与农村利益表达机制
3.2.1 利益表达机制
3.2.2 农村利益表达机制
3.3 农村利益表达的现状
3.3.1 农村利益表达的制度性虚化
3.3.2 农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
3.3.3 农村利益表达主体表达意识与能力缺乏
3.3.4 农村利益表达组织缺失
3.4 构建农村利益表达机制是农村矛盾化解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 农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4.1 完善农村利益表达机制的制度平台
4.1.1 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代表和表达农民利益的政治功效
4.1.2 确保农民“四个民主”的实现
4.1.3 努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4.2 构建公权力的控约机制
4.2.1 控制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
4.2.2 强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各项权力
4.3 建立培塑利益表达的主体机制
4.3.1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律素养
4.3.2 增强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
4.3.3 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4.4 建立健全利益表达的组织机制
4.4.1 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协会
4.4.2 成立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4.4.3 成立农民维权组织
4.4.4 成立各种农村社会文化组织
4.5 完善利益表达的公众参与程序保障与救济落实机制
4.5.1 完善维护农民利益的法律制度规范
4.5.2 以法律保障农民利益表达程序的正当性
4.5.3 完善司法救济落实体系
4.6 强化各种监督机制
4.6.1 人大代表的监督
4.6.2 社会组织的监督
4.6.3 大众传媒的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专著、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242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4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