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农民工安全感、生活满意度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1 17:5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和城乡二元体制中产生的新兴群体,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及城市的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农民工制造的负性事件却日益增多,这往往与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事件时所采取的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关。而根据前人的研究,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其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而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安全感,可见这三个要素与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们行为。安全感是个体对可能出现的对身心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这些危险或风险时的有力感或无力感,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要素之一。生活满意度也可以看做是个体对自己的生活处境的接纳程度,是个体对自己生活中的需求在多大程度被满足的评价,是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应对方式就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通过认知、情绪及行为的调节以改变自身与压力环境的关系,从而达到控制或减缓压力,以实现自我平衡与和谐的活动的具体方式,它对维持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调查农民工的安全感、生活满意度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石家庄市的农民工为例,结合当前农民工所处的时代...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农民工的研究
    1.2 关于安全感的研究
    1.3 关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
    1.4 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
2. 问题的提出
    2.1 研究的意义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的创新之处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的选取
    3.2 研究工具
4. 研究结果
    4.1 农民工安全感的研究结果
    4.2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结果
    4.3 农民工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
    4.4 农民工安全感、生活满意度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5. 讨论与建议
    5.1 农民工的安全感的特点
    5.2 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的特点
    5.3 农民工的应对方式的特点
    5.4 农民工的安全感、生活满意度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特点
    5.5 建议
6. 研究结论
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生感戴状况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孙配贞,郑雪,余祖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01)
[2]不同时期中国人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J]. 周明洁,张建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5)
[3]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J]. 李培林,李炜.  社会学研究. 2007(03)
[4]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章国荣,盛来运,王冉.  统计研究. 2007(03)
[5]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与健康的关系[J]. 钟文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2)
[6]军人应对方式量表的常模及结果分析[J]. 冯正直,夏本立,杨国愉,汪凤,钟铁军,刘云波,汪涛,廖雅琴,李国良,王江澜,秦爱粉,刘俊丽,张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10)
[7]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王桢,陈雪峰,时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04)
[8]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度问题[J]. 钱文荣,张忠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9]农民工的压力感受与应对方式[J]. 沈利敏,施林松,曾吉,邱香,张艳.  中国临床康复. 2005(48)
[10]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毛艳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 孙雄辉.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方式对安全感的影响研究[D]. 唐明皓.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 陈俊.苏州大学 2008
[4]在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 郭乙辉.浙江大学 2008
[5]山西农民价值取向与生活满意度及其关系研究[D]. 熊满婷.山西大学 2006
[6]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 杨元花.湖南师范大学 2006
[7]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 陈宇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59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59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