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信力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15:5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基金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公信力是公募基金会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其生死存亡。全国43家地方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基金会群体,明确方向,找到路径,务实进行公信力建设,取得巨大公信力是这一类基金会的当务之急、根本大计、长远之策。本文运用公信力、社会资本、路径依赖、内部治理等理论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文献研究、系统分析、社会调查、案例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考察地方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信力的现状,指出其公信力不足的诸多表现,分析其公信力不足的内因和外因,在紧扣地方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其加强公信力建设的战略选择是“去行政化,建设真正的基金会”,指出其加强公信力建设的现实路径是“提升知名度、提高信任度和加强内部治理”,并对“提升知名度、提高信任度和加强内部治理”分别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连市青基会2013年捐赠收入结构分析
# 圔集体81. 907。口组织动员捐款11. 41%13纯个人主动捐款6. 69%图3. 2大连市青基会2013年捐赠收入结构分析Fig. 3.2 Structure Analysis on the Donation Revenue of Dalian's YDF at Year 2013地方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信力始终在平稳中保持上升状态,这从群众参与率的提高中可以体现出来,但是整体上群众参与率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捐赠收入排在全国43家地方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前三名的基金会,我们从它10年之间捐款结构的变化就能看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信任理论视角下的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J]. 孙春霞,沈婕. 湖北社会科学. 2014(03)
[2]官办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研究[J]. 王佳煜.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3(05)
[3]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去行政化,真正跟受益人站在一起[J]. 邹晓玲,郭小刚,吴明,高一村. 中国社会组织. 2013(02)
[4]慈善公信力:内涵、功能及重构[J]. 杨思斌,吴春晖. 理论月刊. 2012(12)
[5]基金会公信力与品牌形象构建[J]. 孙春霞,赵思婕. 重庆社会科学. 2012(08)
[6]中国民间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的障碍及消除[J]. 孙发锋. 学习与探索. 2012(08)
[7]我国公募基金会筹资与运营能力分析——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J]. 边地. 会计师. 2012(07)
[8]走出困境 回归民间——关于中国慈善体制改革[J]. 徐永光.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12)
[9]媒体的十大社会责任[J]. 张志新. 中国报业. 2011(02)
[10]秉承慈善新理念 建构公益大品牌——慈善品牌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初探[J]. 杨明刚,商婷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硕士论文
[1]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D]. 王雪琦.华东政法大学 2013
[2]转型期基金会公信力影响因素探析[D]. 刘思雅.南京师范大学 2013
[3]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D]. 张玉静.吉林大学 2013
[4]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D]. 卜聪艳.燕山大学 2012
[5]红十字基金会公信力缺失研究[D]. 夏龙.中南大学 2012
[6]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 王可.内蒙古大学 2011
[7]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研究[D]. 康萍.山东大学 2011
[8]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D]. 褚宏丽.北京邮电大学 2010
[9]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研究[D]. 刘真.中国海洋大学 2009
[10]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治理研究[D]. 马丽娟.广西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6017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连市青基会2013年捐赠收入结构分析
# 圔集体81. 907。口组织动员捐款11. 41%13纯个人主动捐款6. 69%图3. 2大连市青基会2013年捐赠收入结构分析Fig. 3.2 Structure Analysis on the Donation Revenue of Dalian's YDF at Year 2013地方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信力始终在平稳中保持上升状态,这从群众参与率的提高中可以体现出来,但是整体上群众参与率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捐赠收入排在全国43家地方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前三名的基金会,我们从它10年之间捐款结构的变化就能看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信任理论视角下的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J]. 孙春霞,沈婕. 湖北社会科学. 2014(03)
[2]官办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研究[J]. 王佳煜.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3(05)
[3]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去行政化,真正跟受益人站在一起[J]. 邹晓玲,郭小刚,吴明,高一村. 中国社会组织. 2013(02)
[4]慈善公信力:内涵、功能及重构[J]. 杨思斌,吴春晖. 理论月刊. 2012(12)
[5]基金会公信力与品牌形象构建[J]. 孙春霞,赵思婕. 重庆社会科学. 2012(08)
[6]中国民间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的障碍及消除[J]. 孙发锋. 学习与探索. 2012(08)
[7]我国公募基金会筹资与运营能力分析——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J]. 边地. 会计师. 2012(07)
[8]走出困境 回归民间——关于中国慈善体制改革[J]. 徐永光.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12)
[9]媒体的十大社会责任[J]. 张志新. 中国报业. 2011(02)
[10]秉承慈善新理念 建构公益大品牌——慈善品牌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初探[J]. 杨明刚,商婷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硕士论文
[1]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D]. 王雪琦.华东政法大学 2013
[2]转型期基金会公信力影响因素探析[D]. 刘思雅.南京师范大学 2013
[3]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D]. 张玉静.吉林大学 2013
[4]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D]. 卜聪艳.燕山大学 2012
[5]红十字基金会公信力缺失研究[D]. 夏龙.中南大学 2012
[6]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 王可.内蒙古大学 2011
[7]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研究[D]. 康萍.山东大学 2011
[8]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D]. 褚宏丽.北京邮电大学 2010
[9]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研究[D]. 刘真.中国海洋大学 2009
[10]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治理研究[D]. 马丽娟.广西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6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8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