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12:36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习惯,因此每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就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以民族地区农村为例,针对当前农村政治文化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民族地区农村政治文化发育不成熟,村民政治意识淡漠,政治参与不足及异化,政治制度不完善,政治参与渠道不畅,民主法制不健全,宗教文化盛行,传统宗法宗族制仍束缚着人们的思维,人们的政治信仰出现偏差甚至缺失,对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认同感不强等。这种政治文化现状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延缓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农村的政治文化,积极推进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创建和融进取的民族政治文化,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政治文化基础。针对以上民族地...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论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民族地区的范畴
1.4.2 政治文化的含义与功能
1.4.3 农村政治文化和新农村政治文化
2 政治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2.1 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2.1.1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先进的政治文化作指导和支撑
2.1.2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2 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新农村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3 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新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支撑
2.4 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新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3 民族地区农村政治文化问题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3.1 民族地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1 政治意识淡漠,政治参与不足及异化
3.1.2 政治制度不完善,政治参与渠道不畅
3.1.3 民主法制不健全,农民法治意识缺乏
3.1.4 宗教文化盛行及消极影响
3.1.5 宗法家族观念的遗毒依然危害严重
3.1.6 政治信仰偏差甚至缺失,对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认同感不强
3.2 农村政治文化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3.2.1 延缓了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
3.2.2 阻碍了新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3.2.3 弱化了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3.2.4 阻滞了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4 民族地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4.1 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导的政治文化
4.2 建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
4.3 建设民主型、法治型的公民政治文化
4.4 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治文化
4.5 建设充分融合中西文明的开放的政治文化
5 民族地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5.1 搞好民族生态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5.2 完善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进行制度创新
5.3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5.4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5 多渠道的开展舆论宣传,增强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和信任
5.6 以人为本,培育现代化的新型农民
5.7 主动吸纳借鉴世界政治发展中的先进政治文化资源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农村政治文化转型特征论析——以江苏为分析案例[J]. 戴玉琴. 求实. 2008(10)
[2]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 蒋志迪,沈杰. 大连干部学刊. 2008(05)
[3]生态学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J]. 方淑荣,王英利. 河北农业科学. 2008(05)
[4]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特质的重构[J]. 廖金香.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4)
[5]政治制度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J]. 陆鑫,刘焕明.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1)
[6]对甘青特有少数民族习俗与法治和谐的探索[J]. 张国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7]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研究[J]. 程波辉. 求实. 2008(02)
[8]论政治认同[J]. 杨勇,娄淑华.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居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信任——兼论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J]. 闫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治认同[J]. 张晓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340440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论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民族地区的范畴
1.4.2 政治文化的含义与功能
1.4.3 农村政治文化和新农村政治文化
2 政治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2.1 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2.1.1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先进的政治文化作指导和支撑
2.1.2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2 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新农村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3 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新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支撑
2.4 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新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3 民族地区农村政治文化问题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3.1 民族地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1 政治意识淡漠,政治参与不足及异化
3.1.2 政治制度不完善,政治参与渠道不畅
3.1.3 民主法制不健全,农民法治意识缺乏
3.1.4 宗教文化盛行及消极影响
3.1.5 宗法家族观念的遗毒依然危害严重
3.1.6 政治信仰偏差甚至缺失,对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认同感不强
3.2 农村政治文化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3.2.1 延缓了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
3.2.2 阻碍了新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3.2.3 弱化了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3.2.4 阻滞了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4 民族地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4.1 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导的政治文化
4.2 建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
4.3 建设民主型、法治型的公民政治文化
4.4 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治文化
4.5 建设充分融合中西文明的开放的政治文化
5 民族地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5.1 搞好民族生态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5.2 完善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进行制度创新
5.3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5.4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5 多渠道的开展舆论宣传,增强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和信任
5.6 以人为本,培育现代化的新型农民
5.7 主动吸纳借鉴世界政治发展中的先进政治文化资源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农村政治文化转型特征论析——以江苏为分析案例[J]. 戴玉琴. 求实. 2008(10)
[2]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 蒋志迪,沈杰. 大连干部学刊. 2008(05)
[3]生态学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J]. 方淑荣,王英利. 河北农业科学. 2008(05)
[4]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特质的重构[J]. 廖金香.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4)
[5]政治制度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J]. 陆鑫,刘焕明.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1)
[6]对甘青特有少数民族习俗与法治和谐的探索[J]. 张国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7]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研究[J]. 程波辉. 求实. 2008(02)
[8]论政治认同[J]. 杨勇,娄淑华.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居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信任——兼论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J]. 闫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治认同[J]. 张晓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340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4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