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17:4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农村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发挥乡镇政府、农村村委会、农村基层党支部、农村精英阶层、农村民间组织以及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并通过各个治理主体间的互动,来实现多元化治理主体间的协调,就成为了一个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话题。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中的相关内涵为基础,比较深入的分析了农村权威型和非权威型两类治理主体。并就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应对农村多主体治理面临困境的对策。文章认为,应发挥农村民间组织、农村精英阶层的作用,完善农村治理的主体,并实现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协调。力求构建一个政府引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治理形式,实现农村多主体治理。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多中心治理的含义界定
1.2.2 有关农村治理主体的研究
1.2.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1 比较研究方法
1.3.2 文献分析方法
1.3.3 系统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及其理论基础
2.1 治理与多中心治理
2.1.1 治理理论
2.1.2 多中心治理及其权力主体分析
2.2 农村治理主体及其划分
2.2.1 农村治理主体的内涵
2.2.2 农村治理主体的划分
第3章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的困境
3.1.1 农村“两委会”之间协调配合较差
3.1.2 乡镇政府对农村村委会干预过多
3.1.3 农民缺乏对农村社会事务的话语权
3.1.4 农村民间组织发展滞后
3.1.5 农村精英管理弱化
3.2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3.2.1 农村两委会职能发挥的偏差
3.2.2 乡镇政府职能的错位
3.2.3 农民缺乏利益表达的机制
3.2.4 农村民间组织所获支持的缺乏
3.2.5 农村精英阶层发展的步履维艰
第4章 应对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困境的对策
4.1 充分发挥权威型治理主体的功能
4.1.1 合理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
4.1.2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4.1.3 促进农村村委会职能复位
4.2 全面提升非权威型治理主体的素质
4.2.1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治能力
4.2.2 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民间组织
4.2.3 合理引导农村精英阶层的健康发展
4.3 促进治理主体间的相互协调
4.3.1 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职能界限
4.3.2 正确处理“两委”关系
4.3.3 实现各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合作
第5章 结论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观点
5.2 本文的一些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农村民间组织的生成发展与国家干预[J]. 倪志龙,范琳琳. 商业时代. 2010(07)
[2]村“两委”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其对策[J]. 郑贵宝.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1)
[3]关于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J]. 张艳娥. 农村经济. 2010(01)
[4]新农村建设中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探讨[J]. 张开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1)
[5]乡村治理中的多元合作创新[J]. 陈琪,钟黎川. 经济导刊. 2009(11)
[6]当前我国农村民间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J]. 张丽丽,左侠. 理论观察. 2009(05)
[7]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秦丛丛. 西安社会科学. 2009(03)
[8]面向农民需要的服务型乡镇治理模式与新农村建设[J]. 张晓峰.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9(04)
[9]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治理问题研究——以实现农民的再组织化为主导[J]. 李国棠. 知识经济. 2009(08)
[10]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中的乡村治理优化研究[J]. 丁祥艳. 求实. 2009(07)
博士论文
[1]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王长安.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析[D]. 张超.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0873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多中心治理的含义界定
1.2.2 有关农村治理主体的研究
1.2.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1 比较研究方法
1.3.2 文献分析方法
1.3.3 系统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及其理论基础
2.1 治理与多中心治理
2.1.1 治理理论
2.1.2 多中心治理及其权力主体分析
2.2 农村治理主体及其划分
2.2.1 农村治理主体的内涵
2.2.2 农村治理主体的划分
第3章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的困境
3.1.1 农村“两委会”之间协调配合较差
3.1.2 乡镇政府对农村村委会干预过多
3.1.3 农民缺乏对农村社会事务的话语权
3.1.4 农村民间组织发展滞后
3.1.5 农村精英管理弱化
3.2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3.2.1 农村两委会职能发挥的偏差
3.2.2 乡镇政府职能的错位
3.2.3 农民缺乏利益表达的机制
3.2.4 农村民间组织所获支持的缺乏
3.2.5 农村精英阶层发展的步履维艰
第4章 应对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面临困境的对策
4.1 充分发挥权威型治理主体的功能
4.1.1 合理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
4.1.2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4.1.3 促进农村村委会职能复位
4.2 全面提升非权威型治理主体的素质
4.2.1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治能力
4.2.2 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民间组织
4.2.3 合理引导农村精英阶层的健康发展
4.3 促进治理主体间的相互协调
4.3.1 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职能界限
4.3.2 正确处理“两委”关系
4.3.3 实现各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合作
第5章 结论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观点
5.2 本文的一些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农村民间组织的生成发展与国家干预[J]. 倪志龙,范琳琳. 商业时代. 2010(07)
[2]村“两委”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其对策[J]. 郑贵宝.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1)
[3]关于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J]. 张艳娥. 农村经济. 2010(01)
[4]新农村建设中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探讨[J]. 张开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1)
[5]乡村治理中的多元合作创新[J]. 陈琪,钟黎川. 经济导刊. 2009(11)
[6]当前我国农村民间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J]. 张丽丽,左侠. 理论观察. 2009(05)
[7]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秦丛丛. 西安社会科学. 2009(03)
[8]面向农民需要的服务型乡镇治理模式与新农村建设[J]. 张晓峰.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9(04)
[9]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治理问题研究——以实现农民的再组织化为主导[J]. 李国棠. 知识经济. 2009(08)
[10]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中的乡村治理优化研究[J]. 丁祥艳. 求实. 2009(07)
博士论文
[1]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王长安.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析[D]. 张超.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0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4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