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政治:农民维权抗争中的国家与民众的关系 ——以“乌坎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7 05:05
广东乌坎事件,参与人数,众多影响深远,更是包含了利益诉求和政治诉求,是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中所鲜有的,或许乌坎所进行的选举在学术界来看并没有任何创新,但是乌坎的探索之所以值得重视,不仅仅因为村民的民主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乌坎本身体现了当前中国的普遍性问题,以及解决社会矛盾所面临的困境。本文从国家与维权民众互动关系的视角,解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众和国家在抗争过程中的互动关系的变化,底层民众维权意识的提升和维权策略的调整,民众的维权诉求不仅仅包括经济诉求,其背后更有巨大的民主诉求,国家的态度转变也体现了新的变化,再是一味压制的敌对思维模式或一味妥协,而是对群众的主要诉求表示了肯定,抗争的双方在互动中达成妥协,形成新的制度和规则。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过程——事件”中的“乌坎事件”
2.1 “乌坎事件”的前因
2.1.1 贱卖“土地”:农民维权的导火线
2.1.2 村干部腐败:农民维权的催化剂
2.1.3 干群对峙:农民维权的后果
2.1.4 乌坎后续
2.2 “乌坎事件”的问题凸显
2.2.1 村务管理混乱:一个普遍性的难题
2.2.2 信息不对称:徒有形式的村务公开
2.2.3 利益表达途径不畅:矛盾的累积
2.3 “乌坎事件”的后果
2.3.1 政治信任的流失
2.3.2 干群矛盾的紧张与激化
2.3.3 村级治理的合法性危机
2.4 小结
第3章 农民维权抗争中的国家与民众
3.1 维权抗争中的国家
3.1.1 中央政府的态度
3.1.2 地方政府的反应
3.1.3 县乡政府的策略
3.2 维权抗争中的农民
3.2.1 底层民众的行动诉求
3.2.2 村民的行动策略
3.3 维权抗争中国家与民众的互动分析
3.3.1 抗争背后的规则和行动逻辑
3.3.2 国家的思维模式和民众的行动方式
3.3.3 双重认同和规则的形成
第4章 底层政治:结语与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388898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过程——事件”中的“乌坎事件”
2.1 “乌坎事件”的前因
2.1.1 贱卖“土地”:农民维权的导火线
2.1.2 村干部腐败:农民维权的催化剂
2.1.3 干群对峙:农民维权的后果
2.1.4 乌坎后续
2.2 “乌坎事件”的问题凸显
2.2.1 村务管理混乱:一个普遍性的难题
2.2.2 信息不对称:徒有形式的村务公开
2.2.3 利益表达途径不畅:矛盾的累积
2.3 “乌坎事件”的后果
2.3.1 政治信任的流失
2.3.2 干群矛盾的紧张与激化
2.3.3 村级治理的合法性危机
2.4 小结
第3章 农民维权抗争中的国家与民众
3.1 维权抗争中的国家
3.1.1 中央政府的态度
3.1.2 地方政府的反应
3.1.3 县乡政府的策略
3.2 维权抗争中的农民
3.2.1 底层民众的行动诉求
3.2.2 村民的行动策略
3.3 维权抗争中国家与民众的互动分析
3.3.1 抗争背后的规则和行动逻辑
3.3.2 国家的思维模式和民众的行动方式
3.3.3 双重认同和规则的形成
第4章 底层政治:结语与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388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8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