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河南省新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11:06
  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决策指明了新形势下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建设模式是关于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选择、主要路径以及主要做法等问题的概括。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总结,是对现有的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有益补充,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打破二元结构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推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益探索。本文选取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新乡县作为研究对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新乡县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模式,其理论意义、实践经验、推广价值、对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和思考,将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推动中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国其它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研究建设模式的必要性,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模式”的概念,归纳了现有的“城...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相关要素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1.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1.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界定
        1.2.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界定
        1.2.2 “建设模式”的界定
    1.3 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必要性
    1.4 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类型归类
        1.4.1 以“城乡统筹、协调、互动”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1.4.2 以“传统村庄改造”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1.4.3 以“内生性产业提升”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1.4.4 以“完善区域公共产品及服务”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1.5 影响新农村建设模式的主要因素
        1.5.1 区位因素
        1.5.2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1.5.3 劳动力因素
        1.5.4 资源产业因素
        1.5.5 社会文化因素
第二章 河南省新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2.1 新乡县县情
    2.2 新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原则
        2.2.1 总体思路
        2.2.2 四个原则
    2.3 新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3.1 突出五个重点
        2.3.2 抓好四个关键
        2.3.3 主要做法和经验三:处理好六大关系
    2.4 新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1 存在的问题
        2.4.2 对策建议
第三章 河南省新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模式
    3.1 特色模式一:“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1.1 新乡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
        3.1.2 新乡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3.2 特色模式二:“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带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2.1 新乡县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现状
        3.2.2 新乡县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第四章 新乡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推广价值及启示和思考
    4.1 新乡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推广价值
        4.1.1 新乡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典型意义
        4.1.2 新乡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推广适应条件
    4.2 新乡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对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和思考
        4.2.1 新乡县模式对全国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4.2.2 新乡县模式的可持续性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农民利益的思考[J]. 双传学,徐腾.  江苏社会科学. 2011(03)
[2]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研究[J]. 王向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四川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J]. 余丽霞,张志英.  农村经济. 2010(11)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讨[J]. 吴净.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5]河南新乡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思考[J]. 秦小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18)
[6]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庄晓.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18)
[7]大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和谐发展[J]. 张青峰.  中国民政. 2010(08)
[8]宁波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现状剖析及对策探索[J]. 张英.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10(04)
[9]城镇化模式选择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探讨[J]. 徐昆鹏,张雯,何鑫.  学理论. 2010(04)
[10]破茧化蝶——河南省新乡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调查[J]. 侯宗宾.  红旗文稿. 2009(24)

博士论文
[1]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 田向利.天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 李凌.浙江理工大学 2011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法律思考[D]. 王顺齐.河北大学 2011
[3]咸阳市城乡统筹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研究[D]. 贾琦.西北大学 2010
[4]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D]. 江晓莉.西南交通大学 2010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与政策导向研究[D]. 徐盼华.山西大学 2010
[6]河南省新乡市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D]. 冯一平.江苏大学 2010
[7]河南省新乡市城乡一体化研究[D]. 陈涛.郑州大学 2009
[8]桓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政治资源整合论析[D]. 李友.东北大学 2009
[9]黑龙江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研究[D]. 李晶.黑龙江大学 2009
[10]现代化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 占昌鹏.南昌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7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57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