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与公共性建构
发布时间:2021-11-24 08:01
在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由传统时期的封闭、静止、同质日趋走向开放、流动、异质,特别是对大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而言,村中的大部分中年人和青年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经商。个体农民逐渐从原来的亲属关系、社区隶属、村庄认同等地方性共同体脱嵌出来,传统时期的道德规范、村规民约、公共规则、宗教信仰对农民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越来越小,个体的重要性相对于集体得到更多尊重与关照,农民越来越成为一个选择和规划自己生活、具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个体。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传统共同体归属感与安全感的丧失、社会风险的独自承担、意义世界的破碎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权利边界的重新调整——中国的中西部乡村社会出现了西欧社会个体化的某些特征。与西欧不同的是,中国乡村社会缺少西方民主文化浸染和自治实践传统,农民的个体化更多发生在私人领域,而公共领域的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并没有相应得到均衡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极端自我中心主义;与此同时,个体农民从传统的社会支持网络脱嵌出来之后,却没有成功地再次嵌入到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就业体系中,农民的社会风险和心理压力增加;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不是现代性自然生长的结果,而更多...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 除魅(disenchantment)与复魅(enchantment)
(二) 社会失范(anomie)与法人团体(corporation)
(三) 共同体与社会
(四) 流动的现代性与个体化社会
(五) 去传统化(detraditionalizion)与自我认同
(六) 制度化个体主义
(七)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八) 其他关于中国社会个体化问题的研究
(九) 研究不足与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
三、表述框架
第二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
一、现代化与个体化
二、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
三、中国乡村社会的重建之路
第三章 个体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关系变迁
一、代际关系
(一) 养老问题
(二) 生育问题
(三) 代际关系
二、婚姻关系
(一) 一个大背景:进城务工经商的兴起
(二) 夫妻地位的变化
(三) 离婚:追求个人幸福
(四) 婚姻中的性规范
三、亲属关系
(一) 远近亲疏:实践亲属关系的流动与弹性
(二) 人伦规范:等级的消失与亲属关系的扁平化
(三) 利益情感:亲属关系的理性化
四、乡村社会关系
第四章 个体化与乡村治理的去公共化
一、个体农民的崛起
二、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体制
三、个体化与乡村治理的去公共性
四、讨论
第五章 个体化与农村文化变迁
一、公共文化的衰弱
二、道德规范的解体
三、价值信仰的缺失
四、市场经济、威权体制与文化个体化
第六章 个体化时代的乡村社会整合如何可能?—公共性的分析进路
一、个体化与社会整合
二、公共性与乡村公共性
三、国家权力介入与乡村公共性生长
(一) 传统时期的家族关联式公共性
(二) 集体化时代的行政关联式公共性
(三) 个体化时代的公共性消解
(四) “幸福村落”建设中的公共性建构
(五) 简短讨论
四、乡村公共性解体与基督教文化发展
(一) 乡村基督教发展中的公共性建构
(二) 基督公共性之限度
(三) 民间组织与公共性建构
第七章 乡村公共性的建构
一、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
(一) 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与问题视角
(二) 乡村公共空间:分类与特征
(三) 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
(四) 乡村公共空间的重建
二、乡村公共规则:混乱与重建
(一) 乡村公共规则的变迁
(二) 乡村公共规则趋于解体
(三) 规则混乱与丛林原则
(四) 乡村公共规则的重建
三、乡村公共精神的衰弱与重建
(一) 公共精神的界定
(二) 乡村公共精神何以衰弱?
(三) 乡村公共精神的重建——以W村修路为例
(四) 简短讨论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一个分析框架的尝试性建构
一、乡村社会关系变迁
(一) 传统乡土中国:“伦理本位”抑或“差序格局”?
(二) 集体化时期:“总体性社会”与“阶级本位”
(三) 改革开放以来:“差序格局”的理性化
二、乡村社会的个体化
三、“无公德的个人”抑或结构化的个体主义?
四、乡村公共性的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公共性解体与基督教文化发展[J]. 张良. 人文杂志. 2014(03)
[2]信用危机的社会性根源[J]. 翟学伟. 江苏社会科学. 2014(01)
[3]个体化背景下社会建设的可能性问题研究[J]. 王春光. 人文杂志. 2013(11)
[4]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J]. 张良. 学习与实践. 2013(10)
[5]村庄公共性生长与国家权力介入[J]. 张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6]强制商品化:“被流转”农户的市场化困境——基于五省六地的调查[J]. 孙新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7]打造“幸福村落” 提升“幸福指数”[J]. 宋正英,王爱平. 学习月刊. 2013(14)
[8]中国农民行为逻辑的变迁及其论争[J]. 吴理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9]幸福县域建设的乡村实践——基于秭归县创建“幸福村落”的评价与思考[J]. 向宜兵. 党政干部论坛. 2013(07)
[10]转型社会中的个体化与社会团结——中国语境下的个体化议题[J]. 王建民. 思想战线. 2013(03)
博士论文
[1]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现代性适应(1980-)[D]. 郭俊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个体化与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D]. 杨雪晶.复旦大学 2011
[3]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 宋丽娜.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 赵晓峰.华中科技大学 2011
[5]个体化与家庭结构关系的重构[D]. 沈奕斐.复旦大学 2010
[6]息访之道[D]. 田先红.华中科技大学 2010
[7]农村社会个体化与乡镇治理[D]. 朱敏.复旦大学 2010
[8]治权与维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1978-2008[D]. 申端锋.华中科技大学 2009
[9]乡村社会巨变中的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 董磊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10]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研究[D]. 陶日贵.华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农村基督教信徒对教会和国家的认可比较[D]. 范玉国.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村庄公共空间:秩序建构与社区整合[D]. 王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1555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 除魅(disenchantment)与复魅(enchantment)
(二) 社会失范(anomie)与法人团体(corporation)
(三) 共同体与社会
(四) 流动的现代性与个体化社会
(五) 去传统化(detraditionalizion)与自我认同
(六) 制度化个体主义
(七)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八) 其他关于中国社会个体化问题的研究
(九) 研究不足与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
三、表述框架
第二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
一、现代化与个体化
二、中国乡村社会的个体化
三、中国乡村社会的重建之路
第三章 个体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关系变迁
一、代际关系
(一) 养老问题
(二) 生育问题
(三) 代际关系
二、婚姻关系
(一) 一个大背景:进城务工经商的兴起
(二) 夫妻地位的变化
(三) 离婚:追求个人幸福
(四) 婚姻中的性规范
三、亲属关系
(一) 远近亲疏:实践亲属关系的流动与弹性
(二) 人伦规范:等级的消失与亲属关系的扁平化
(三) 利益情感:亲属关系的理性化
四、乡村社会关系
第四章 个体化与乡村治理的去公共化
一、个体农民的崛起
二、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体制
三、个体化与乡村治理的去公共性
四、讨论
第五章 个体化与农村文化变迁
一、公共文化的衰弱
二、道德规范的解体
三、价值信仰的缺失
四、市场经济、威权体制与文化个体化
第六章 个体化时代的乡村社会整合如何可能?—公共性的分析进路
一、个体化与社会整合
二、公共性与乡村公共性
三、国家权力介入与乡村公共性生长
(一) 传统时期的家族关联式公共性
(二) 集体化时代的行政关联式公共性
(三) 个体化时代的公共性消解
(四) “幸福村落”建设中的公共性建构
(五) 简短讨论
四、乡村公共性解体与基督教文化发展
(一) 乡村基督教发展中的公共性建构
(二) 基督公共性之限度
(三) 民间组织与公共性建构
第七章 乡村公共性的建构
一、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
(一) 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与问题视角
(二) 乡村公共空间:分类与特征
(三) 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
(四) 乡村公共空间的重建
二、乡村公共规则:混乱与重建
(一) 乡村公共规则的变迁
(二) 乡村公共规则趋于解体
(三) 规则混乱与丛林原则
(四) 乡村公共规则的重建
三、乡村公共精神的衰弱与重建
(一) 公共精神的界定
(二) 乡村公共精神何以衰弱?
(三) 乡村公共精神的重建——以W村修路为例
(四) 简短讨论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乡村社会的个体化——一个分析框架的尝试性建构
一、乡村社会关系变迁
(一) 传统乡土中国:“伦理本位”抑或“差序格局”?
(二) 集体化时期:“总体性社会”与“阶级本位”
(三) 改革开放以来:“差序格局”的理性化
二、乡村社会的个体化
三、“无公德的个人”抑或结构化的个体主义?
四、乡村公共性的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公共性解体与基督教文化发展[J]. 张良. 人文杂志. 2014(03)
[2]信用危机的社会性根源[J]. 翟学伟. 江苏社会科学. 2014(01)
[3]个体化背景下社会建设的可能性问题研究[J]. 王春光. 人文杂志. 2013(11)
[4]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J]. 张良. 学习与实践. 2013(10)
[5]村庄公共性生长与国家权力介入[J]. 张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6]强制商品化:“被流转”农户的市场化困境——基于五省六地的调查[J]. 孙新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7]打造“幸福村落” 提升“幸福指数”[J]. 宋正英,王爱平. 学习月刊. 2013(14)
[8]中国农民行为逻辑的变迁及其论争[J]. 吴理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9]幸福县域建设的乡村实践——基于秭归县创建“幸福村落”的评价与思考[J]. 向宜兵. 党政干部论坛. 2013(07)
[10]转型社会中的个体化与社会团结——中国语境下的个体化议题[J]. 王建民. 思想战线. 2013(03)
博士论文
[1]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现代性适应(1980-)[D]. 郭俊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个体化与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D]. 杨雪晶.复旦大学 2011
[3]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 宋丽娜.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 赵晓峰.华中科技大学 2011
[5]个体化与家庭结构关系的重构[D]. 沈奕斐.复旦大学 2010
[6]息访之道[D]. 田先红.华中科技大学 2010
[7]农村社会个体化与乡镇治理[D]. 朱敏.复旦大学 2010
[8]治权与维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1978-2008[D]. 申端锋.华中科技大学 2009
[9]乡村社会巨变中的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 董磊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10]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研究[D]. 陶日贵.华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农村基督教信徒对教会和国家的认可比较[D]. 范玉国.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村庄公共空间:秩序建构与社区整合[D]. 王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15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1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