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户制传统变迁中的乡村治理转型 ——以印度村社制为参照
发布时间:2021-12-09 07:43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提法,不仅标志着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和在书斋中被深入研究的治理理论,开始作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等“五大文明”发展的有效方略,步入国家治理的正式范畴;同时,也意味着党在执政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总结和升华基础上,为进入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历史任务。任何国家治理都是基于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地方实践上的治理。换言之,也即一切治理都是“地方性”的实践。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农村作为改革转型以及治理创新的重要地方场域,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地方性实践和整个治理体系的“末梢神经”,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对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起着基础性作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程度要通过农村基层治理的绩效反映出来。因此,当前我们在全力以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4-2?1982年一1986年中央连续发布的五个"一号支件"??自1982年包产到户合法性的确立,它犹如一股浩荡的春风,迅猛地吹遍祖国大地
产到户"进行了肯定,并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邓小平的这份讲话为今后中国农??村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方向和目标,随后,自1982年起,中共中央连续5年每年都发一??个有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如图4-2所示),在一次次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逐渐明??确了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一种生产责任制,为包产到户的实施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五个"一号文件"的主题分别为: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农业生产超常规发展;??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1984年,疏通流通渠道,W竞争促发展;1985年,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贿统销;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王郁昭!《中国改革从农村突破!包产到户及其引申》,《改革》,2008年第8期。???杜润生:《杜涧生自巧: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巧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页。??8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 王浦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2]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J]. 田毅鹏.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6)
[3]开放、流动社会中的农村社区治理改革与创新[J]. 李增元. 社会主义研究. 2014(02)
[4]村户制传统及其演化:中国农村治理基础性制度形式的再发现[J]. 刘义强,胡军. 学习与探索. 2014(01)
[5]重塑村庄治理基础的村户联结机制——以湖北省平原村村级产业发展为例[J]. 詹成付,刘义强,胡军. 社会主义研究. 2013(06)
[6]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J]. 徐勇.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8)
[7]我国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 宋洪远,赵海.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2)
[8]如何超越村庄:研究单位的扩展与反思[J]. 邓大才. 中国农村观察. 2010(03)
[9]中国传统社会中“户”的法律意义[J]. 周子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农民的政治:迷茫与断想[J]. 赵树凯. 中国发展观察. 2009(08)
本文编号:353023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4-2?1982年一1986年中央连续发布的五个"一号支件"??自1982年包产到户合法性的确立,它犹如一股浩荡的春风,迅猛地吹遍祖国大地
产到户"进行了肯定,并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邓小平的这份讲话为今后中国农??村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方向和目标,随后,自1982年起,中共中央连续5年每年都发一??个有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如图4-2所示),在一次次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逐渐明??确了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一种生产责任制,为包产到户的实施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五个"一号文件"的主题分别为: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农业生产超常规发展;??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1984年,疏通流通渠道,W竞争促发展;1985年,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贿统销;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王郁昭!《中国改革从农村突破!包产到户及其引申》,《改革》,2008年第8期。???杜润生:《杜涧生自巧: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巧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页。??8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 王浦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2]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J]. 田毅鹏.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6)
[3]开放、流动社会中的农村社区治理改革与创新[J]. 李增元. 社会主义研究. 2014(02)
[4]村户制传统及其演化:中国农村治理基础性制度形式的再发现[J]. 刘义强,胡军. 学习与探索. 2014(01)
[5]重塑村庄治理基础的村户联结机制——以湖北省平原村村级产业发展为例[J]. 詹成付,刘义强,胡军. 社会主义研究. 2013(06)
[6]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J]. 徐勇.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8)
[7]我国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 宋洪远,赵海.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2)
[8]如何超越村庄:研究单位的扩展与反思[J]. 邓大才. 中国农村观察. 2010(03)
[9]中国传统社会中“户”的法律意义[J]. 周子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农民的政治:迷茫与断想[J]. 赵树凯. 中国发展观察. 2009(08)
本文编号:3530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3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