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乡村的范畴、类型与演化规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若干基础性认识

发布时间:2022-01-20 18:44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对乡村的范畴、类型与演化规律有所把握,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问题。当前,人们对乡村的概念范畴存在诸多的误读与误用。澄清认识误区,需要结合国际经验及历史进程,对乡村与农村、乡村与城市、乡村与郊区、乡村的类型、乡村的演化规律等内容进行专门讨论。乡村与农村的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选用哪个概念应该依从语境和习惯。合理的城乡界定、完善的郊区形态和科学的乡村类型划分,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乡村演化规律的分析和把握,能够对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图景作出勾勒与展望。 

【文章来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32(04)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乡村的范畴、类型与演化规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若干基础性认识


主要发达国家农村人口比重

就业人员,农业,发达国家,比重


图1 主要发达国家农村人口比重二是农民数量减少,农业产值上升。2000年时,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就已经在5%以下,如今美国、英国、德国的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已经低于2%(如图2)。同时,随着GDP总量扩大,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会降低,但其绝对量却会上升。这种相对变化意味着,农民人均GDP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为农民富裕奠定了基础。作为一个传统上以农民为主的原住民国家,中国农民的数量不可能降低到如美国、英国的水平。大致来说,法国和日本的水平对中国具有参照意义,或可能比这个数量稍多一些。在这个趋势下,只要通过适当的政策降低农业成本,未来中国农民尚有较大增收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郊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城郊发展新时代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2018年会综述[J]. 敖丽红,徐建军.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0)
[2]郊区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乡村振兴议题——以上海市为例[J]. 熊万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论中国村庄结构的东部与中西部差异[J]. 贺雪峰.  学术月刊. 2017(06)
[4]区域社会视角下农村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的根基与机理[J]. 徐勇.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4)
[5]城乡界定及其政策含义[J]. 党国英.  学术月刊. 2015(06)
[6]散村与集村: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J]. 鲁西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本文编号:3599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99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b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