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22:19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为培养新世纪有工农感情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是对青年知识分子培养的战略安排,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为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搭建了新的平台。同时,也对巩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以及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改进民生、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从目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践效果和经验来看,大学生“村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全能找到利益的均衡点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实现就业与云南边疆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云南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省区。为了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到广阔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服务和锻炼,云南省也结合本省实际,细化了党中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有关规定。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云南省文山州、德宏州等都有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寻找致富出路的先进事迹。但是由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省情...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研究


技术路线流程图

示意图,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


但是如果在有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的前提下再进行培训,结果肯定得事半功倍。可以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通过培训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和《农业技术考核等级证》等证书后方可正式上岗,以促进大学生“村官”培训的长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此外,除了在大学生“村官”到任时的培训外,在中期也应该建立一套培训制度,通过分析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实际胜任力水平、实际行为以及当前绩效,比较与理想状况下的岗位胜任力、对大学生“村官”期待的行为以及期待绩效的比较,总结经验和差距,以利于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有效地实施。(图 5.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诱因状况调查研究[J]. 田东林,唐滢,王珊珊,雷磊华.  价值工程. 2010(32)
[2]“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侯伟.  法制与社会. 2010(30)
[3]浅谈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成因[J]. 廖乐焕,赵新国.  前沿. 2010(20)
[4]云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分析[J]. 俸世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0(29)
[5]加快云南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J]. 樊泳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05)
[6]“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特征及展望[J]. 夏志刚.  党政干部学刊. 2010(09)
[7]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 杨振海.  江汉论坛. 2010(06)
[8]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研究——以文山州大学生村官为例[J]. 张玉琨,潘祖和.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9]论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J]. 王丽熔.  当代经济. 2009(23)
[10]“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践探索与长效机制研究——浙江省长兴县的调查[J]. 中共长兴县委党校课题组,周建民,莫根虎.  党政干部学刊. 2009(10)



本文编号:3603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03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a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