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苏共党内监督制度研究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2-07-07 14:47
  监督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之一。党内监督是监督的一种,是加强党内民主,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强大武器。研究苏共的党内监督制度则是为了更好地为我党的党内监督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苏联共产党(俄共)在获得执政地位后就开始思考关于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的方法和措施。列宁时期通过确立党的代表大会的最高地位,设立和改组专门的监察机构,成立政治局、书记处和组织局三大中央日常工作机构并使之相互制约等方法来体现和实现党内监督。斯大林时期,为了突出个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削和降低党内监督的作用和地位,取消了党的代表大会的固定会期,弱化了专门监察机关的作用,打破了三大机构之间的平衡与制约。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了消除或者减弱斯大林时期的影响又开始着手恢复党内监督的地位与作用,恢复了党的代表大会的定期制度并创新了党的委员会的干部更新和任命制度,重新改组并提高了专门监察机关的地位与作用。戈尔巴乔夫时期,彻底地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思想,实行多元化,推行极端民主化,同时在设置上提高了专门监督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并实行普选,最终导致了苏共的垮台。苏联共产...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党内监督制度的理论认识
    一 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内监督制度
        (一)监督的概念
        (二)党内监督
        (三)党内监督制度
    二 党内监督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主权”在“民”论
        (二)权力制约论
第二章 苏共党内监督制度的历史考察
    一 列宁时期的党内监督制度及其设想
        (一)实行年会制的党的代表大会
        (二)专门的监察机关
        (三)相互制约的三大机构
    二 斯大林时期的党内监督制度
        (一)取消固定会期制度
        (二)削弱监察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
        (三)打破三大机构的平衡制约
    三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党内监督制度
        (一)恢复定期会议的制度
        (二)创新委员会干部更新和任期制度
        (三)改组、整合监察委员会
    四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党内监督制度
        (一)放弃马列主义建党思想的主导地位
        (二)推行极端民主化
        (三)整合监察机关
        (四)选举制代替任命制
第三章 苏共党内监督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反思
    一 苏共党内监督制度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
        (一)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二)为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二 苏共党内监督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一)监督机构的独立自主性不够
        (二)党内监督形式的整体性不够
        (三)党内监督的功能不健全
        (四)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不顺畅
    三 苏联党内监督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一)加强监督机构的自主地位
        (二)完善党内监督形式
        (三)健全党内监督功能
        (四)理顺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
    四 完善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党内监督制度
        (一)完善党内非专门监督制度
        (二)完善党内专门监督制度
        (三)创新党内监督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著作专著
    论文期刊
    新闻网络资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力监督:苏联政治制度建设的尝试——评苏联共产党的两次权力监督监察制度建设[J]. 郭春生.  社会科学研究. 2011(03)
[2]苏共权力监督的历史教训及其启示[J]. 黄建明.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0(04)
[3]马克思、恩格斯党内监督思想浅析[J]. 王瑞丽.  法制与社会. 2010(19)
[4]理顺体制 完善监督:纪检监察制度的历史与发展——北京大学李成言教授访谈[J]. 张世和.  廉政文化研究. 2010(02)
[5]苏共亡党的原因和历史教训[J]. 韦妙华.  传承. 2010(12)
[6]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迪[J]. 李华.  南京社会科学. 2007(06)
[7]论改革党内监督制度[J]. 王成志.  理论前沿. 2004(15)
[8]苏共丧失党内监督的教训及启示[J]. 耿庆彪.  唯实. 2004(06)
[9]苏共党内监督体制的演变与启示[J]. 温敬元.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4(02)
[10]党内监督的理论依据浅析[J]. 吴君.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研究[D]. 丁清晔.中共中央党校 2009

硕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研究[D]. 岳爱武.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56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56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