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邻里互助问题研究 ——以奉贤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09 18:5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与交通越来越通畅,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城市的扩张。我国千万个家庭生活的改进都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进行的,城市化给万千个普通的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基础的积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自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化的发展同时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比比皆是,同时我们也能感同身受。城市化的过程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了城市中。大量的人口流入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城市治安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生态问题、城市容量问题、城市生存空间问题等。除此之外,对于农村来说,作为大量人口流出地来说,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入城市,改变了农村的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给农村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农村有效劳动力的减少,直接造成了土地的荒芜;农村的留守老人与空巢老人增多,不利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增多,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农村治安问题同样严重;农村邻里关系的代际传递也受到了破坏,造成了邻里之间关系的维持与发展出现了问题。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查阅,笔者发现对城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市化
二、农村
三、邻里关系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邻里关系的研究综述
二、关于城市化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视角
第一节 社会资本理论
第二节 社会保障理论
第三节 福利多元理论
第四节 需求理论
第五节 城市化的推拉因理论
第三章 我国农村邻里关系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节 我国农村邻里关系的现实状况
第二节 农村邻里关系现状的成因
第四章 国外邻里互助基本经验
第一节 德国的“代际互助”模式
第二节 日本邻里互助网络
第五章 我国建立和谐邻里关系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第一节 邻里互助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意义
一、邻里互助是农村稳定新模式
二、邻里互助是农村养老新模式
三、邻里互助是农村社会保障新模式
第二节 建立和谐邻里关系的对策
第三节 推广农村邻里互助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我国农村邻里互助推广的可行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助是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以社区邻里互助为例[J]. 王建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2]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 周小花.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3)
[3]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为例[J]. 王璐,刘博.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7)
[4]城市社区邻里关系陌生化困境的路径选择[J]. 孙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4)
[5]浅谈新时期农村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J]. 王利捷,赵丽娜. 学理论. 2009(30)
[6]邻里互助网络与当代日本社会的养老关怀[J]. 陈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7]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战略意义[J]. 杨燕绥,赵建国,韩军平. 战略与管理. 2004(02)
[8]用农民市民化扩张内需[J]. 俞忠英. 探索与争鸣. 1999(11)
[9]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险相结合是解决农村养老的必然选择[J]. 王义才. 新华文摘. 2001 (02)
硕士论文
[1]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D]. 马昕.河北大学 2014
[2]后常庄的邻里互助研究[D]. 常小美.安徽大学 2010
[3]打工潮在农村邻里关系变迁中的作用研究[D]. 程俊春.华中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7637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市化
二、农村
三、邻里关系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邻里关系的研究综述
二、关于城市化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视角
第一节 社会资本理论
第二节 社会保障理论
第三节 福利多元理论
第四节 需求理论
第五节 城市化的推拉因理论
第三章 我国农村邻里关系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节 我国农村邻里关系的现实状况
第二节 农村邻里关系现状的成因
第四章 国外邻里互助基本经验
第一节 德国的“代际互助”模式
第二节 日本邻里互助网络
第五章 我国建立和谐邻里关系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第一节 邻里互助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意义
一、邻里互助是农村稳定新模式
二、邻里互助是农村养老新模式
三、邻里互助是农村社会保障新模式
第二节 建立和谐邻里关系的对策
第三节 推广农村邻里互助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我国农村邻里互助推广的可行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助是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以社区邻里互助为例[J]. 王建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2]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 周小花.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3)
[3]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为例[J]. 王璐,刘博.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7)
[4]城市社区邻里关系陌生化困境的路径选择[J]. 孙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4)
[5]浅谈新时期农村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J]. 王利捷,赵丽娜. 学理论. 2009(30)
[6]邻里互助网络与当代日本社会的养老关怀[J]. 陈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7]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战略意义[J]. 杨燕绥,赵建国,韩军平. 战略与管理. 2004(02)
[8]用农民市民化扩张内需[J]. 俞忠英. 探索与争鸣. 1999(11)
[9]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险相结合是解决农村养老的必然选择[J]. 王义才. 新华文摘. 2001 (02)
硕士论文
[1]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D]. 马昕.河北大学 2014
[2]后常庄的邻里互助研究[D]. 常小美.安徽大学 2010
[3]打工潮在农村邻里关系变迁中的作用研究[D]. 程俊春.华中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7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5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