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特尔·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3 19:05
女权主义从一种社会思潮发展到哲学思想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理论和实践斗争发展的多个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也同样是随着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通过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层面影响女权主义的发展,探讨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形成了女权主义关于意义和主体性的后现代主义、心理分析理论等话语的大融合。作为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墨菲从反本质主义的立场出发,通过对女性主体性身份的反本质主义解构,阐明了女权主义思想中关于个体性及公民身份的一种性别区分性的女权主义政治学观念,形成了存在于市民平等性和积极的公民身份语境中的妇女概念。墨菲在批判自由主义和市民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基础上,也建构了一种激进、多元、民主的公民身份,从而为不同的主体立场进行霸权链接实践提供了合法性身份的前提。本文通过对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研究,详细地介绍了其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核心内容,总体特征,并对其思想的理论意义,当代价值及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突出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关注女性群体多元化的利益发展需求,虽然其理...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 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写作思路
第一章 相关背景概述及概念释义
一、查特尔·墨菲的生平简介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分析
(一)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
(二) 墨菲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运用
三、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内涵分析
第二章 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缘起与发展
一、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 时代背景:实践发展的需要
(二) 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
(三) 哲学基础:后结构主义
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立场:反本质主义
(二) 解构:女性化主体身份
(三) 建构:激进民主的公民身份
(四) 生成:女权主义政治学与激进民主
三、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总体特征
(一) 关联性
(二) 多元性
(三) 激进民主性
第三章 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评析
一、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
(一) 唤醒了女性的自主意识
(二) 提升了女性的主体地位
(三)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二、对当代中国女性问题研究的现实启示
(一) 突出女性多元化实体地位
(二) 关注女性群体多元化发展需求
(三) 寻求生活文化领域妇女发展新道路
三、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革命理论研究[J]. 刘金凤. 理论观察. 2013(07)
[2]当公民身份遭遇女权主义[J]. 茅根红. 学术研究. 2013(07)
[3]“Hegemony(领导权)”究竟是怎样的社会主义策略——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策略评介[J]. 王晓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3(02)
[4]解构与建构:墨菲后现代女性主义政治学的双重逻辑[J]. 茅根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5]女性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转向[J]. 秦美珠,易显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6]从“主体位置”到“欠缺的主体”——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理论的“主体”问题[J]. 严泽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3)
[7]拉克劳与墨菲:反本质主义的激进政治[J]. 王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8]现代性的政治规划与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墨菲的民主政治理想[J]. 史巍. 学术交流. 2012(04)
[9]后解构的女性主体性:在“现”与“后”之间游走[J]. 万益,李昀.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拉克劳和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的三重向度[J]. 王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01)
硕士论文
[1]女性主义“立场论”的哲学思考[D]. 李春晓.山西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60599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 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写作思路
第一章 相关背景概述及概念释义
一、查特尔·墨菲的生平简介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分析
(一)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
(二) 墨菲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运用
三、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内涵分析
第二章 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缘起与发展
一、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 时代背景:实践发展的需要
(二) 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
(三) 哲学基础:后结构主义
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立场:反本质主义
(二) 解构:女性化主体身份
(三) 建构:激进民主的公民身份
(四) 生成:女权主义政治学与激进民主
三、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总体特征
(一) 关联性
(二) 多元性
(三) 激进民主性
第三章 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评析
一、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
(一) 唤醒了女性的自主意识
(二) 提升了女性的主体地位
(三)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二、对当代中国女性问题研究的现实启示
(一) 突出女性多元化实体地位
(二) 关注女性群体多元化发展需求
(三) 寻求生活文化领域妇女发展新道路
三、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革命理论研究[J]. 刘金凤. 理论观察. 2013(07)
[2]当公民身份遭遇女权主义[J]. 茅根红. 学术研究. 2013(07)
[3]“Hegemony(领导权)”究竟是怎样的社会主义策略——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策略评介[J]. 王晓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3(02)
[4]解构与建构:墨菲后现代女性主义政治学的双重逻辑[J]. 茅根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5]女性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转向[J]. 秦美珠,易显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6]从“主体位置”到“欠缺的主体”——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理论的“主体”问题[J]. 严泽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3)
[7]拉克劳与墨菲:反本质主义的激进政治[J]. 王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8]现代性的政治规划与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墨菲的民主政治理想[J]. 史巍. 学术交流. 2012(04)
[9]后解构的女性主体性:在“现”与“后”之间游走[J]. 万益,李昀.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拉克劳和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的三重向度[J]. 王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01)
硕士论文
[1]女性主义“立场论”的哲学思考[D]. 李春晓.山西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60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6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