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韩三都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04:15
本文关键词:战国韩三都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转变时期,愈来愈残酷的战争使当时掀起了筑城运动的高潮,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高城深池成为当时都城的显著特点。韩国为了能够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存活,先后多次迁都。随着战争形势和军事战略的变化,其都城曾先后迁移至河南宜阳、阳翟、新郑。韩自三家分晋立国后迁入中原地区直至灭国,都城不断地迁移、完备,呈现一种序列发展模式,国是那个时代各诸侯国城市发展的缩影,通过韩国都城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韩都城的步步发展。 韩国都城的城市文化精髓蕴含着晋文化的尚武精神和中原文化的崇文思想。交织着继承与变革。因此,只有认真研究韩的都城,才能准确全面地研究战国时期都城演变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战国时期韩国的三座都城进行比较,韩国的迁都是时代和历史的必然,迁都于宜阳、阳翟、郑韩也都是韩国统治阶级综合当时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后做出的正确选择,但是这三个地方自身的局限性和社会历史的变化又导致了他们一个阶段内的不适宜性。
【关键词】:战国时期 韩国都城 宜阳 阳翟 新郑 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28.5;K2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选题目的9
- 1.2 选题意义9-11
- 1.3 目前韩三都的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11-15
- 1.3.1 韩国都城研究的总体状况11-15
- 1.3.2 研究存在问题15
- 1.4 研究方法15-18
- 2 韩三都的选址18-30
- 2.1 韩三都的地理环境18-25
- 2.1.1 宜阳的地理环境18-22
- 2.1.2 阳翟的地理环境22-24
- 2.1.3 新郑的地理环境24-25
- 2.2 新郑与阳翟、宜阳的选址25-30
- 3 韩三都的城市形态30-75
- 3.1 城市形状30-37
- 3.1.1 宜阳故城30-33
- 3.1.2 阳翟故城33-35
- 3.1.3 郑韩故城35-37
- 3.2 城市布局37-69
- 3.2.1 城垣及附属建筑设施37-44
- 3.2.2 城门44-47
- 3.2.3 城市供水与排水设施47-50
- 3.2.4 城市交通道路50-51
- 3.2.5 宫殿区51-53
- 3.2.6 宗庙、祭祀遗址53-57
- 3.2.7 手工业作坊57-63
- 3.2.8 军事防御设施63
- 3.2.9 墓葬63-69
- 3.3 韩三都的异同69-75
- 3.3.1 都城布局的相似性与差异性69-72
- 3.3.2 郑韩故城的特殊性72-75
- 4 韩三都的历史75-92
- 4.1 韩三都的历史75-81
- 4.1.1 初都宜阳75-77
- 4.1.2 韩都阳翟77-79
- 4.1.3 韩都新郑79-81
- 4.2 三晋各国迁都路线81-87
- 4.2.1 韩国的迁移路线82-83
- 4.2.2 魏国的迁移路线83-84
- 4.2.3 赵国的迁都路线84-87
- 4.3 韩都城的发展87-92
- 4.3.1 早中期都城89
- 4.3.2 中后期都城-郑韩故城89-92
- 5 结语92-95
- 参考文献95-97
- 附表97-127
- 致谢127-128
- 个人简历128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瓯燕;战国都城的考古研究[J];北方文物;1988年02期
2 梁景;韩国都城迁徙考[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3 郑杰祥;;郑韩故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蔡全法,马俊才;郑韩故城4号、15号坑铜礼乐器浅析[J];华夏考古;1998年04期
5 陈绍棣;战国都城城防体系刍议[J];江汉论坛;1988年09期
6 刘东亚;;河南新郑仓城发现战国铸铁器泥范[J];考古;1962年03期
7 李自智;东周列国都城的城郭形态[J];考古与文物;1997年03期
8 吴存浩;春秋战国时代墓葬习俗演变试论[J];民俗研究;1998年03期
9 李德保;河南新郑出土的韩国农具范与铁农具[J];农业考古;1994年01期
10 史念海;;春秋时代的交通道路[J];人文杂志;196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进驻;东周郑韩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战国韩三都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9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