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进展及展望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进展及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过去5年,是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以面向中国健康城市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国家重大地域规划研制和战略咨询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政府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科的理论方法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方面有所突破,科技论文和学术专著数量与质量有所提升,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以及科学奖励有所进展。近年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交叉科学的定位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价值进一步明确、"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科架构已经成型、基于人地系统研究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面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兴领域和方向有所加强、GIS技术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人文化倾向并不十分突出、面向政府决策层的服务能力走在前列,但国际交流强度不足、特别是前沿的学术思想研究与系统的理论创新还有待加强。未来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必须在交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手段、基础理论建设和学科结构优化、完善数据采集和空间模拟分析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人文—经济地理学 交叉学科 学科进展 发展趋势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1)
【分类号】:K902
【正文快照】: 在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历程中,过去5年是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人文—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1-2]。在学科自身发展动力的牵引下,在旺盛的现实社会需求拉动下,在GIS等现代技术方法的支撑下,近年来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2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杰;;解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探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年03期
2 卢松,陆林,徐茗;高等学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研究——兼论芜湖市实习基地的建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成,王波;健康型人居环境及健康住宅[J];城市;2003年04期
4 李月丛,胡金华,许清海;河北省南部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5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冯娴慧;当代美国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6 申玉铭,毛汉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7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8 徐勇,沈洪泉;人文要素数据与土地利用单元匹配方法——以北京丰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9 魏建兵;肖笃宁;解伏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与调控原则[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10 张耀光;刘锴;王圣云;;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2 张志卫;丰爱平;刘大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比较研究——基于海洋区域管理的新视角[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王光溥;连建功;;论人地关系理论在人文地理学教材中的体现[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4 申玉铭;毛汉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论文集[C];2004年
5 狄乾斌;韩增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毛留喜;;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口胁迫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尹立成;沈正平;季刚;;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进展与趋向——从地理学理论角度[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震远;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扬;基于Web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PSE模式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5 邓宏兵;江汉湖群演化与湖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俞文政;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堂军;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与适应性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年
9 刘殿伟;过去5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与环境效应[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袁晓勐;城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晖;晋陕蒙接壤区污染环境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格;西部大开发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3 刘文秀;长春市城市景观地域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建平;航运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及模型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5 李爽;地球科学数据网格及其对地理科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6 徐德才;杭州市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全面小康评价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毛良祥;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金坛市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郑一萍;人地关系协调意义下气候保护的模拟研究及系统原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振冰;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时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狄乾斌;海域承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6期
2 许学强,周素红,林耿;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布局分析[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3 谢守红,宁越敏;城市化与郊区化:转型期都市空间变化的引擎——对广州的实证分析[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4 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5 吕露光;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人口分布状况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6 沈建法;冯志强;黄钧尧;;珠江三角洲的双轨城市化[J];城市规划;2006年03期
7 薛凤旋,杨春;外资影响下的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城市规划;1995年06期
8 宁越敏,施倩,查志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1期
9 高云福;城市化发展与水系统的演变[J];城市勘测;1998年03期
10 王法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统计模式研究[J];城市问题;198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进展及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