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6 00:34
大学生村官是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的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担任助理等农村基层组织中的职务。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我国现在正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村干部成员的素质问题、老化问题、法制观念以及管理方法上的问题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却正需要大量年轻的人才去支援建设。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的同时,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完善、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播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做出贡献,同时又能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开拓出一条新的出路。 本文以解决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以及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良性长效运行为目的,运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区域比较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从求职选聘到实际工作再到期满出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分别针对这三方面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创新之处是一方面从建设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通过该计划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所起的...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现实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提出
2.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和发展
2.1.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原因
2.1.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历程
2.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特点
2.2.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公共政策
2.2.2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多样性的
2.2.3 大学生“村官”计划需要多方面磨合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点
3.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3.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特点
3.2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3.2.1 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
3.2.2 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完善
3.2.3 大学生“村官”计划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播
3.2.4 大学生“村官”计划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成效和现存问题
4.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成效
4.1.1 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
4.1.2 积累大学毕业生的基层工作经验
4.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实问题
4.2.1 大学生“村官”求职选聘的问题
4.2.2 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的问题
4.2.3 大学生“村官”期满出路的问题
第五章 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5.1 大学生“村官”就职培养的建议
5.1.1 进行岗前培训,缩小心理落差
5.1.2 加强政治教育,端正就职动机
5.2 大学生“村官”选聘录用的建议
5.2.1 完善选聘机制,争取按需收录
5.2.2 优先本土村官,留人更要留心
5.3 大学生“村官”具体工作的建议
5.3.1 协调大学生“村官”与农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
5.3.2 拓展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作用空间
5.3.3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社会保障水平
5.4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5.4.1 完善法律制度,引导学生扎根农村任职
5.4.2 利用优惠政策,考公务员不是唯一出路
5.4.3 通过政策扶持,利用信息服务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49471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现实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提出
2.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和发展
2.1.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原因
2.1.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历程
2.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特点
2.2.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公共政策
2.2.2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多样性的
2.2.3 大学生“村官”计划需要多方面磨合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点
3.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3.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特点
3.2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3.2.1 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
3.2.2 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完善
3.2.3 大学生“村官”计划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播
3.2.4 大学生“村官”计划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成效和现存问题
4.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成效
4.1.1 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
4.1.2 积累大学毕业生的基层工作经验
4.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实问题
4.2.1 大学生“村官”求职选聘的问题
4.2.2 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的问题
4.2.3 大学生“村官”期满出路的问题
第五章 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5.1 大学生“村官”就职培养的建议
5.1.1 进行岗前培训,缩小心理落差
5.1.2 加强政治教育,端正就职动机
5.2 大学生“村官”选聘录用的建议
5.2.1 完善选聘机制,争取按需收录
5.2.2 优先本土村官,留人更要留心
5.3 大学生“村官”具体工作的建议
5.3.1 协调大学生“村官”与农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
5.3.2 拓展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作用空间
5.3.3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社会保障水平
5.4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5.4.1 完善法律制度,引导学生扎根农村任职
5.4.2 利用优惠政策,考公务员不是唯一出路
5.4.3 通过政策扶持,利用信息服务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49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4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