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的内在逻辑、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3-19 11:58
我国经税费制改革后,出现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模式——项目式。中央政府为维持基层组织的正常运作、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在科层制体系下通过由上到下的运作和层层管理方式向农村地区投放项目和专项资金,以解决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的治理过程。文章从国家部门、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等方面研究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内在逻辑,以及其内在治理逻辑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对此提出优化路径,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全项目式治理体系。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的内在逻辑
(一)由上到下:中央控制
(二)“承上启下”:地方衔接
(三) 由下到上:基层组织反向申请
二、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存在的困境
(一)供需目标脱离
(二)监督管理过程受阻碍
1.项目虚构、重复立项等现象严重。
2.竞争和自利的潜规则盛行严重。
(三)基层分化严重
1.村际之间两极分化严重。
2.基层组织的干部队伍分化严重。
三、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由上到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尚存缺陷
(二)项目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和管理没有规范化
1.项目横向、纵向监督管理不到位。
2.政绩工程和绩效考核催生一些地方的干部的自利心。
(三)村民需求表达渠道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缺失
1.农民需求表达的渠道不顺畅。
2.基层组织成员文化偏低,人才队伍缺失。
四、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解决供需矛盾
(二)完善项目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优化政府服务职能
1.完善项目监督和审批机制,强化监督主体职能。
2. 加强项目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三)疏通村民需求表达渠道,鼓励基层组织参与公共治理
1.建立健全村民需求偏好的表达机制,实现区域供给平衡。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基础性作用。
本文编号:3765207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的内在逻辑
(一)由上到下:中央控制
(二)“承上启下”:地方衔接
(三) 由下到上:基层组织反向申请
二、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存在的困境
(一)供需目标脱离
(二)监督管理过程受阻碍
1.项目虚构、重复立项等现象严重。
2.竞争和自利的潜规则盛行严重。
(三)基层分化严重
1.村际之间两极分化严重。
2.基层组织的干部队伍分化严重。
三、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由上到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尚存缺陷
(二)项目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和管理没有规范化
1.项目横向、纵向监督管理不到位。
2.政绩工程和绩效考核催生一些地方的干部的自利心。
(三)村民需求表达渠道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缺失
1.农民需求表达的渠道不顺畅。
2.基层组织成员文化偏低,人才队伍缺失。
四、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式治理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解决供需矛盾
(二)完善项目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优化政府服务职能
1.完善项目监督和审批机制,强化监督主体职能。
2. 加强项目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三)疏通村民需求表达渠道,鼓励基层组织参与公共治理
1.建立健全村民需求偏好的表达机制,实现区域供给平衡。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基础性作用。
本文编号:3765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6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