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影响及应对
发布时间:2023-04-09 22:27
"显性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学术界受到严厉的批判,但历史虚无主义并没有静待干涸,而是以更为隐晦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借助互联网作为自己的"助推器",在学术、娱乐、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肆意蔓延,通过新的传播手段不断影响青年的历史观。而青年人的历史观,关乎着我国未来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所以,帮助青年人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出场逻辑
第一,“显性历史虚无主义”遭到有力批判是其出现的客观前提。
第二,理论传播方式逐步感性化是其现实语境。
第三,歪曲“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含义是其出现的主观条件。
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样态
第一,传播手段网络化。
第二,传播内容碎片化。
第三,理论观点隐秘化。
第四,观点受众低龄化。
三、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影响
第一,冲击青年人的自信心。
第二,淡化青年人对国家的信任。
第三,动摇青年人的政治信仰。
四、青年人应对软性历史虚无的现实措施
(一)创新党史国史教育方法
(二)培养传播中国声音的思政工作队伍
(三)培养和践行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文编号:378784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出场逻辑
第一,“显性历史虚无主义”遭到有力批判是其出现的客观前提。
第二,理论传播方式逐步感性化是其现实语境。
第三,歪曲“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含义是其出现的主观条件。
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样态
第一,传播手段网络化。
第二,传播内容碎片化。
第三,理论观点隐秘化。
第四,观点受众低龄化。
三、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影响
第一,冲击青年人的自信心。
第二,淡化青年人对国家的信任。
第三,动摇青年人的政治信仰。
四、青年人应对软性历史虚无的现实措施
(一)创新党史国史教育方法
(二)培养传播中国声音的思政工作队伍
(三)培养和践行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文编号:3787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8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