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西部地区乡村脱贫攻坚的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2023-06-01 19:06
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有效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如何取得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决定性胜利,把握主要矛盾及其根源是基本前提。贫困是以"匮乏"为表现形式的消极多元体,它具有历史性、多维性、发展性特点,表明了消除贫困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当前,制约西部地区乡村脱贫攻坚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始终存在、脱贫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与技术落后格局未有大改观。要有效化解上述问题,需注重建立和完善为基层党委政府减负机制,充分相信和发挥基层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完善保障村民持续增产增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全面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建立和完善乡村基层治理机制,优化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环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推进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建立在认识和消除贫困之上
二、制约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共性与差异性问题同在
(一)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不顾生态的发展矛盾依然尖锐
(二)外部资源强力输入与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同在
(三)乡村产业结构的随行就市与活力不足并存
三、建立完善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委政府减负机制,充分相信和发挥基层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和完善保障村民持续增产增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全面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
(四)建立和完善乡村基层治理机制,优化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环境
本文编号:3826869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推进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建立在认识和消除贫困之上
二、制约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共性与差异性问题同在
(一)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不顾生态的发展矛盾依然尖锐
(二)外部资源强力输入与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同在
(三)乡村产业结构的随行就市与活力不足并存
三、建立完善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委政府减负机制,充分相信和发挥基层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和完善保障村民持续增产增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全面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
(四)建立和完善乡村基层治理机制,优化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环境
本文编号:3826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2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