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化—控制”到“治理—善治”:基层治理模式递嬗中的乡村德治
发布时间:2024-02-04 19:29
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帝制时期的乡治模式中,乡村德治表现为"教化—控制"型治式,统治阶层掌握着道德理念主导权和解释权,将道德教化的责任转嫁于以乡土绅士群体为代表的地方精英,维护并保障中央集权统治秩序。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赓续着文化启蒙者们改造国民性的理想,着眼于为发展社会主义扫除农村基层的思想道德阻碍,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演绎出"教化—改造"型乡村德治。改革开放以降,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德治的体认逐渐从思想、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层面转向社会治理层面;在村民自治制度基础上,以建构道德规范治理乡土社会的现代乡村德治体系,创新地发展出"治理—善治"型乡村德治。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古代乡治模式中的“教化—控制”型乡村德治
(一)筑基于血族关系的基层控制方式
(二)“教化—控制”型乡村德治的发展极限
“政社合一”模式中的“教化—改造”型乡村德治
(一)赓续改造国民性理想的道德改造方式
(二)“教化—改造”型乡村德治的时代势能与局限
“乡政村治”模式中的“治理—善治”型乡村德治
(一)乡风民德的转型阵痛及其治理症候
(二)“治理—善治”型乡村德治的自然建构
(三)“治理—善治”型乡村德治的制度基础
(四)“治理—善治”型乡村德治的实践路向
本文编号:389573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古代乡治模式中的“教化—控制”型乡村德治
(一)筑基于血族关系的基层控制方式
(二)“教化—控制”型乡村德治的发展极限
“政社合一”模式中的“教化—改造”型乡村德治
(一)赓续改造国民性理想的道德改造方式
(二)“教化—改造”型乡村德治的时代势能与局限
“乡政村治”模式中的“治理—善治”型乡村德治
(一)乡风民德的转型阵痛及其治理症候
(二)“治理—善治”型乡村德治的自然建构
(三)“治理—善治”型乡村德治的制度基础
(四)“治理—善治”型乡村德治的实践路向
本文编号:3895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9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