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3 15:02
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在土地改革背景下广大农民的伟大举措,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我国村民自治的实践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其对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全面进步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尤其是符合了我国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各地发展不平衡且长期受封建专制影响的国家来说,民主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村民自治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全面地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是促进村民自治有效实施、发展和完善的先决条件。村民自治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供给。目前,解决村民自治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四个民主”的建设,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完善“两委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村民自治的顺利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把村民自治向纵深推进,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需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村民自治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 村民自治
1.1.1 村民自治的历程
1.1.2 村民自治的内容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发展
1.3 村民自治与农村和谐的关系
第2章 目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两委会之间的矛盾
2.2 宗族势力的影响
2.2.1 是经济上的影响
2.2.2 政治上的影响
2.2.3 是思想文化上的影响
2.3 民主选举中的问题
2.3.1 村民选举的法律不完善
2.3.2 委托投票存在弊端
2.3.3 代写选票存在漏洞
2.3.4 "贿选"凸显
2.3.5 罢免难
2.4 民主管理中的问题
2.5 民主监督中的问题
2.6 民主决策中的问题
第3章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对策
3.1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两委会"运行机制
3.2 依法规范宗族、家族行为,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3.3 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四个民主"建设
3.3.1 民主选举的建设
3.3.2 民主监督的建设
3.3.3 民主决策的建设
3.3.4 民主管理的建设
3.4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4章 村民自治的意义
4.1 村民自治培养了村民的现代公民意识
4.2 村民自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4.3 村民自治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4 村民自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17962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村民自治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 村民自治
1.1.1 村民自治的历程
1.1.2 村民自治的内容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发展
1.3 村民自治与农村和谐的关系
第2章 目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两委会之间的矛盾
2.2 宗族势力的影响
2.2.1 是经济上的影响
2.2.2 政治上的影响
2.2.3 是思想文化上的影响
2.3 民主选举中的问题
2.3.1 村民选举的法律不完善
2.3.2 委托投票存在弊端
2.3.3 代写选票存在漏洞
2.3.4 "贿选"凸显
2.3.5 罢免难
2.4 民主管理中的问题
2.5 民主监督中的问题
2.6 民主决策中的问题
第3章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对策
3.1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两委会"运行机制
3.2 依法规范宗族、家族行为,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3.3 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四个民主"建设
3.3.1 民主选举的建设
3.3.2 民主监督的建设
3.3.3 民主决策的建设
3.3.4 民主管理的建设
3.4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4章 村民自治的意义
4.1 村民自治培养了村民的现代公民意识
4.2 村民自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4.3 村民自治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4 村民自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17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91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