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治理制度变迁及“三治结合”机制构建
发布时间:2024-03-13 05:39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如何构建和完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成为现实而又迫切的任务。全面梳理七十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制度变迁历程表明",三治结合"是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必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构建"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机制面临着自治、法治和德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夯实党建工作的政治基础,全面推进自治的主导地位、法治的保障地位和德治的基础地位建设,形成自治、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的治理机制。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一)乡村治理的概念
(二)文献综述
二、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制度变迁
(一)“村社合一”阶段(1949—1957年)
(二)“政社合一”阶段(1958—1982年)
(三)“乡政村治”阶段(1983—2016年)
(四)“三治结合”阶段(2017年至今)
三、构建“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机制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乡村自治主体认知模糊与自治机制不完善并存
(二)乡村法治公权力“失范”行使和农民“失序”维权并存
(三)乡村传统文化约束式微与精英乡贤人才退出并存
四、推进“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机制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充分认识推进“三治结合”乡村治理的现实必要性
(二)确立党建工作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
(三)全力推进“自治”在乡村治理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建设
(四)全力推进法治在乡村治理机制中的保障地位建设
(五)全力推进德治在乡村治理机制中的基础地位建设
(六)正确处理自治、法治、德治的关系
本文编号:3927275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一)乡村治理的概念
(二)文献综述
二、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制度变迁
(一)“村社合一”阶段(1949—1957年)
(二)“政社合一”阶段(1958—1982年)
(三)“乡政村治”阶段(1983—2016年)
(四)“三治结合”阶段(2017年至今)
三、构建“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机制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乡村自治主体认知模糊与自治机制不完善并存
(二)乡村法治公权力“失范”行使和农民“失序”维权并存
(三)乡村传统文化约束式微与精英乡贤人才退出并存
四、推进“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机制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充分认识推进“三治结合”乡村治理的现实必要性
(二)确立党建工作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
(三)全力推进“自治”在乡村治理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建设
(四)全力推进法治在乡村治理机制中的保障地位建设
(五)全力推进德治在乡村治理机制中的基础地位建设
(六)正确处理自治、法治、德治的关系
本文编号:3927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92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