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河湟文化演变以及文化景观的地理组合特征

发布时间:2017-07-03 15:09

  本文关键词:河湟文化演变以及文化景观的地理组合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河湟地区 河湟文化 文化景观 地理组合特征


【摘要】: 对于文化景观的研究,目前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只有从各学科角度出发的各种景观研究。“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河湟地区文化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加以整理研究,突破了传统以某项单一有性元素为景观研究的界限;也强调了文化景观并非是单一的人文或地理环境的附属物,而是作为历史时期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物。将地域文化景观特色的涵义重新提炼,与地方文化的内涵相联系,以文化景观作为发展区域特色的基础,并对河湟地区古代至现代的文化特色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和探讨分析。 本文首先从河湟文化的历史发展演变谈起,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阐述了河湟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河湟文化的最终形成。根据文化景观要素的分类方法,以此列举了河湟地区多个民族文化景观结构,并确定了现存的文化景观因子,从多个角度探讨、研究了河湟地区文化景观。本文重点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要素分类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单因子与多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等方法,将其各要素文化景观合理定位,查找其景观的分布特征,地区景观的集聚度、多样性和知名度,然后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区域文化景观组合的地理特征。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初步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实际运用,为未来区域文化景观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 经研究,在河湟地区各个县区,文化景观组合综合评价排名最高的县市为民和县、化隆县、循化县、西宁市和大通县5个区域;其次为湟中县、乐都县、互助县、贵德县和尖扎县5个县;第三个区域为湟源县、平安县、同仁县、门源县、海宴县和海晏县5个县。其地理组合特征为:(1)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成为地域文化景观的塑造地;(2)多民族的融合是河湟地区文化景观多样性的前提;(3)地区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是河湟地区文化景观密集度的重要表现;(4)地域优良的山水条件、古老景观的历史条件和开放较早的社会环境是衡量河湟地区文化景观知名度高低的先决条件;(5)各要素文化景观的地域组合比例不均衡是河湟地区文化景观地理组合特征的重要体现;(6)虽然有些单要素景观在地域景观的地理组合特征上并不是很明显,但对整个地区景观的发展和区域民族的交流、合作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关键词】:河湟地区 河湟文化 文化景观 地理组合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928.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9-10
  • 1.1.1 选题依据9
  • 1.1.2 选题的目的9
  • 1.1.3 选题的意义9-10
  • 1.1.3.1 理论层面9-10
  • 1.1.3.2 实践层面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1.2.1 文化景观概念的内涵10-12
  • 1.2.2 研究内容综述12-14
  • 1.3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14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7
  • 1.4.1 研究思路14-15
  • 1.4.2 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河湟地区概况17-20
  • 2.1 河湟地区地理界线的确定17-18
  • 2.2 河湟地区的地理特征18-20
  • 第三章 河湟地区历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20-25
  • 3.1 河湟地区历史文化的来源与扩散20-21
  • 3.2 河湟地区历史文化的形成21-25
  • 第四章 河湟地区多民族文化景观的形成及其结构分析25-35
  • 4.1 历史时期河湟地区多民族的融合25-29
  • 4.2 河湟地区民族文化景观结构分析29-35
  • 4.2.1 河湟地区汉族文化景观29-30
  • 4.2.2 河湟地区藏族文化景观30-31
  • 4.2.3 河湟地区回族文化景观31
  • 4.2.4 河湟地区撒拉族文化景观31-32
  • 4.2.5 河湟地区土族文化景观32-33
  • 4.2.6 河湟地区蒙古族文化景观33-34
  • 4.2.7 河湟地区全民共有的文化景观34-35
  • 第五章 河湟地区文化景观要素的地理分布35-55
  • 5.1 河湟地区各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35-38
  • 5.2 宗教寺院及其地理分布特征38-44
  • 5.2.1 藏传佛教寺院景观及其地理分布特征38-40
  • 5.2.1.1 藏传佛教寺院概况38-39
  • 5.2.1.2 藏传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特征39-40
  • 5.2.2 伊斯兰教寺院景观及其地理分布特征40-43
  • 5.2.2.1 伊斯兰教寺院概况41
  • 5.2.2.2 伊斯兰教寺院的地理分布特征41-43
  • 5.2.3 汉传佛教、道教寺院景观及其地理分布特征43-44
  • 5.2.3.1 汉传佛教、道教寺院概况43-44
  • 5.2.3.2 汉传佛教、道教寺院的地理分布特征44
  • 5.3 地方方言景观及其地理分布特征44-47
  • 5.3.1 地方方言概况44-45
  • 5.3.2 地方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45-47
  • 5.4 土特产品及其地理分布特征47-49
  • 5.4.1 土特产品概况47-48
  • 5.4.2 土特产品的地理分布特征48-49
  • 5.5 古文化遗址及其地理分布特征49-51
  • 5.5.1 古文化遗址概况49-50
  • 5.5.2 古文化遗址的地理分布特征50-51
  • 5.6 河湟花儿及其地理分布特征51-54
  • 5.6.1 河湟花儿概况51-53
  • 5.6.2 河湟花儿及其会场的地理分布特征53-54
  • 5.7 丧葬文化的地理分布特征54-55
  • 第六章 河湟地区文化景观的地理组合特征分析55-65
  • 6.1 河湟地区文化景观要素组合的定量分析55-61
  • 6.1.1 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的集聚度56-58
  • 6.1.2 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的多样性58-59
  • 6.1.3 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的知名度59-61
  • 6.2 河湟地区文化景观要素组合的总体格局61-65
  • 6.2.1 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组合的总体解析61-63
  • 6.2.2 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组合的总体特征63-65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65-68
  • 7.1 结论65-67
  • 7.2 讨论67-68
  • 参考文献68-71
  • 附表71-73
  • 致谢73-74
  • 个人简介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解勋;;除夕夜趣拾[J];群文天地;2011年01期

2 拉玛杰布;;浅谈青海河湟地区民间信仰与藏传佛教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3 吴解勋;;平生一晤见真情——记忆中的莫如志先生[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4 包正礼;;青海湟水流域历史文化追忆之四 大通篇(下)[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5 周亮;;河湟花儿传唱的多民族性研究[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6 雷义林;;河湟文化背景下湟中文化旅游开发之我见[J];群文天地;2011年15期

7 张生寅;;河湟边地社会的军户家族——以西宁卫郭氏家族为个案[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刘鹏;;漫闻“花儿”断续长——对青海“花儿”现状及提升发展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15期

9 任玉贵;;青海羌人迁徙与后来诸多民族融合的新格局[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10 魏军刚;张弘;;试论南凉王位继承兄终弟及现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蒲文成;;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变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姚兆余;;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生态效应[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仲荦;;唐和南海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4 赵宗福;;论河湟皮影戏展演中的口头程式[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任玉贵;张永福;;民族民俗艺术之花湟源排灯[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走进河湟文化长廊[N];青海日报;2001年

2 武沐 王希隆;多元共存 兼容并蓄[N];中国民族报;2001年

3 马志荣;桥儿沟砂罐:岁月温暖的记忆[N];青海日报;2008年

4 王延龄;先羌已逝 牧业千秋[N];青海日报;2007年

5 星子;省政府召开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N];青海日报;2008年

6 邓明;清雍正初军事地图考释[N];兰州日报;2006年

7 勉卫忠;先羌已逝 牧业千秋[N];青海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徐晋;听“花儿”去[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孙春芳;羌族文化遗产保护断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班班多杰;和而不同: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的基本原则[N];中国民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进虎;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会交往特点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贾伟;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民族人口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董倩;明清青海商品经济与市场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灿;河湟文化演变以及文化景观的地理组合特征[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伟;河湟地区开发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亮亮;唐朝河湟地区军事镇戍体系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玉英;河湟皮影戏的程式与表演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生寅;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明清河湟土司[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婧杰;试析道教对青海地方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雷琼;清至民国青海地区商贸市场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程静微;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及妙因寺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许涛;十六国时期羌族姚秦的兴起与建国[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建红;井石小说创作与河湟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河湟文化演变以及文化景观的地理组合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河湟地区 河湟文化 文化景观 地理组合特征




本文编号:514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514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