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盆系统中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发布时间:2017-07-05 12:14
本文关键词:云南山盆系统中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摘要】:云南山多地少,山盆系统是区域人口、经济、文化的中心。结合云南省现状,省政府提出了“城镇上山”政策,节约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就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应对云南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进行研究,探讨符合区域实际的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云南山盆系统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但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是沿着断裂带分布。使用google影像资料和聚落布局的实际,及山盆系统盆底面积的大小,将云南山盆系统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山盆系统三类。小型山盆系统是云南山盆系统的绝对主体。不同类型的山盆系统,根据聚落布局形式的不同,可以具体划分为不同的亚类。大型山盆系统划分为缓坡临线型、坝区集聚型、环湖平坝型;中型山盆系统划分为缓坡平坝型、山脚缓坡型、放射沿线型;小型山盆系统主要为点状沿线型、线状沿线型和辐射绕线型。 大型山盆系统缓坡临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是城市聚落往缓坡布局,城市旅游景观、城郊农业旅游景观、森林旅游景观、乡村旅游景观及自然旅游景观协调的旅游景观模式;坝区集聚型景观布局模式,是城市向盆底中心偏离,城郊区建设旅游景观,城郊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的模式;环湖平坝型景观布局模式是以湖泊为重要的旅游景观,,在周边进行旅游设施布局与水域保护,利用大规模的农业景观发展旅游的模式。 中型山盆系统缓坡平坝型聚落与旅游景观模式是“自然景观+聚落景观+观光农业景观”的景观组合模式;山脚缓坡型景观模式,是聚落适当集中到坡度15°以下的缓坡带,形成“自然景观+聚落景观+坡耕地园林景观+盆底农业景观”的模式;放射沿线型景观模式是“自然植被景观+梯田农业景观+乡村聚落景观+坝区农业景观”的优化组合方式。 小型山盆系统点状沿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理想模式,是乡村景观协调的模式,满足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精神等于一体的景观建设模式;线性沿线型景观理想模式,是由山盆系统外围到内部的自然景观、乡村聚落景观和农业景观的优化组合的景观模式;辐射绕线型景观理想模式是保留区域景观的完整性,根据自然景观适宜性、生态性和经济性等形成的景观模式。
【关键词】:山盆系统 聚落优化 旅游景观 布局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92.7;K9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概念辨析8
- 1.2 选题背景8-9
- 1.3 文献综述9-12
- 1.3.1 景观概念研究综述9-10
- 1.3.2 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10
- 1.3.3 聚落研究综述10-11
- 1.3.4 旅游景观研究综述11-12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12-14
- 1.4.1 研究内容12
- 1.4.2 研究方法12-13
- 1.4.3 研究框架13-14
- 第2章 云南山盆系统聚落分布现状14-24
- 2.1 云南山盆系统数量、类型和分布规律14-16
- 2.1.1 云南山盆系统数量14
- 2.1.2 云南山盆系统类型14-15
- 2.1.3 云南山盆系统分布规律15-16
- 2.2 云南山盆系统聚落分布特征16-24
- 2.2.1 大型山盆系统聚落布局特征16-19
- 2.2.2 中型山盆系统聚落布局特征19-21
- 2.2.3 小型山盆系统聚落分布特征21-24
- 第3章 云南山盆系统景观结构与功能24-30
- 3.1 大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与功能25-26
- 3.1.1 大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25
- 3.1.2 大型山盆系统景观功能25-26
- 3.2 中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与功能26
- 3.2.1 中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26
- 3.2.2 中型山盆系统景观功能26
- 3.3 小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与功能26-30
- 3.3.1 小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26-27
- 3.3.2 小型山盆系统景观功能27-30
- 第4章 云南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30-47
- 4.1 大型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30-36
- 4.1.1 缓坡临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30-32
- 4.1.2 坝区集聚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32-35
- 4.1.3 环湖平坝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35-36
- 4.2 中型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36-43
- 4.2.1 缓坡平坝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36-38
- 4.2.2 山脚缓坡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38-42
- 4.2.3 放射沿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42-43
- 4.3 小型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43-47
- 4.3.1 点状沿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43-44
- 4.3.2 线状环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44-46
- 4.3.3 辐射绕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46-47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47-49
- 5.1 主要结论47-48
- 5.2 论文创新及研究的不足48-49
- 5.2.1 研究创新48
- 5.2.2 云南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研究展望48
- 5.2.3 本研究的不足48-49
- 参考文献49-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华;陈端吕;;常德市旅游景观类型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2 郭春华;李宏彬;冷平生;;都市农业旅游开发景观建设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李秀珍,肖笃宁;城市的景观生态学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2期
4 张保华;谷艳芳;丁圣彦;梁国付;;农业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5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6 吴必虎,李咪咪;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景观评价[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7 杨勤业;郑度;吴绍洪;葛全胜;;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8 于冰沁;王向荣;;人类活动对于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9 陈勇,陈国阶;对乡村聚落生态研究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识[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1期
10 陈宗兴,陈晓键;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国外动态与国内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521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52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