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
【摘要】: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动创新和市场竞争,也能够共享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和城市竞争力密切相关。90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文章综述了产业区位论、贸易理论以及集聚理论对产业地理集中的解释,并对国内外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集中讨论了资源投入、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外部经济、产业联系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对产业地理集中的影响,揭示了产业地理集中的微观机制。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关键词】: 产业地理集中 区位论 贸易理论 集聚经济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4040101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901
【正文快照】: 1引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强调规模收益递增对产业组织、国际贸易、经济增长以及 产业区位的影响,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尤其 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规模效应递增决定产业区位及其空间格局。经济地理学 逐渐转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蕴;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地理集中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6期
2 杨宝良;我国三次产业地理集聚的区位分析[J];探求;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宏兵;刘芬;庄军;;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2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3 张华;梁进社;;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4 刘春霞;朱青;李月臣;;基于距离的北京制造业空间集聚[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5 王业强;魏后凯;;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6 张文彬;黄佳金;;1988-2003年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时空演变特点[J];经济评论;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清春;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测度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艾敏;中国饲料加工业区域集中与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春梅;中小型矿业企业的产业集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吴三忙;基于FDI非均衡分布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文胜;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D];兰州大学;2006年
2 王军辉;对我国贸易保护成本的估计[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孙莹莹;贸易自由化与产业集聚[D];东南大学;2006年
4 赵娟;广东和浙江制造业产业集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仲盼;中国高技术产业布局变动趋势及效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朱洪辉;陕西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守红;广州市产业结构演变与支柱产业的培育[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忠;刘继生;;关于区位论发展的探讨[J];人文地理;1992年03期
2 杨吾扬;;理论地理学的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1989年02期
3 杨吾扬;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科学[J];地理学报;1992年06期
4 蒋涛;近代德国地理学家及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谢泽氡;马遵平;;地理空间的认识与表达[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赫维人;关于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的认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7 张文奎;;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J];地理科学;1990年02期
8 王荣成;;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思想发展特点、学科性质与创新领域[J];地理教育;2011年Z1期
9 北村嘉行,杨郁华;评《中国工业地理》和《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学报;1991年03期
10 王铮;;区域科学——地理学的重要分支[J];人文地理;199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2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54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