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历史环境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4:13
本文关键词:辋川历史环境变迁研究
【摘要】:辋川位于蓝田县南15公里。位于秦岭山区边缘,辋水流经此地进入渭河谷地,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在唐代成为文人官员躲避都城长安官场的隐逸之所,不少文人在辋川及周边地区营建自己的别业或者别墅,如宋之问,王维及钱起等。辋川别业作为唐代重要的人文胜地,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园林景观,文学意境与宗教内涵。它的兴起与衰败与古代中国的环境变迁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通过对这种内在联系的探寻,深入了解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对于辋川别业这类园林景观的影响。 首先,本文分别从人文和自然要素方面对唐代辋川别业的兴起和发展做了详细的分析描述。唐王朝的前期国家一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进步,国家的空前繁荣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所显现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进步也使当时的人们尤其是社会的上层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来经营自己的生活环境。随后文章对于辋川别业的人文景观进行了梳理,通过诗歌描述还原、归纳辋川别业的人文景物特征。其次,作为研究关中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辋川地区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是本论文的一个重点。本文研究辋川地区的环境变迁主要涉及气候,植被,动物,水文等相关方面,这也是本文的结构主架,分为三个部分:唐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变化,辋川地区环境变迁的总体特征。笔者希望以历史环境变迁为角度、以辋川为例,分析关中地区千年来的环境变迁特点。最后,文章根据辋川地区历史环境变迁的特点得出启示,指导当今旅游景区开发。文章从指导思想、开发原则、建设思路等几个方面对辋川地区如今的发展提出建议。 通过以上资料的整理分析,加以实证考察,文章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在环境改善方面,本文认为辋川地区景区开发要以提升区域整体环境质量为依托,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在植被、水资源、动物资源等方面实现区域整体的进步;在景区建设方面,本文还认为景区建设尤其是复古文化景区建设,应根据地理环境变化进行调整,无需盲目复古,坚持精神复古,以体现古文化精神意境,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准确把握景区定位;在景区可持续发展方面,本文认为应当以史为鉴,一方面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珍惜环境资源,提高景区环境修复能力,另一方面要根据自然气候变化,积极应对不可逆转因素,调整植被种植,动物养殖等以适应变化着的气候条件。
【关键词】:辋川别业 历史地理 环境变迁 旅游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24;K928.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7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9-10
- 一、选题缘由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三、选题特色10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10-15
- 一、有关环境变迁的研究成果10-12
- 二、有关美学方面的研究综述12-13
- 三、有关园林方面的研究综述13-14
- 四、有关宗教方面的研究综述14-15
- 第三节 研究方案15-17
-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5-16
- 二、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16-17
- 第二章 王维辋川别业的兴起17-25
- 第一节 辋川别业兴起的背景17-21
- 一、唐代兴建私家别业的传统17-19
- 二、辋川别业的兴起19-21
- 第二节 辋川别业的主人21-25
- 一、别业旧主——宋之问21-22
- 二、王维与辋川别业22-25
- 第三章 王维辋川别业的景观25-35
- 第一节 古人对辋川别业布局的探究25-26
- 第二节 辋川别业的建筑布局26-29
- 一、孟城坳26-27
- 二、文杏馆27-28
- 三、临湖亭28
- 四、竹里馆28-29
- 第三节 辋川别业的园林布局29-30
- 一、斤竹岭29
- 二、鹿柴29
- 三、宫槐陌29-30
- 四、北W,
本文编号:532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53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