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4:09

  本文关键词: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聚落 模式语言 显性模式 隐性模式 发展策略


【摘要】:本文对于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进行了研究。新疆和田地区地处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决定了和田地区所处文化的复杂性。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是和田地区的民族文化蕴涵着别样的魅力。当地的风土环境,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民族心理以及风俗习惯,和田地区聚落模式在崇尚实用性和功能性同时与民间习俗相结合,成为构成当地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对和田地区的实地考察,发现当地的乡村聚落有强烈的地域特点,体现了特定的民族文化,和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独具的生活理念。他不拘一格与自然融合为一体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崇尚实用性以及功能性,体现了气候环境与聚落空间、生活方式的密切关系,具有其独特的人文内涵与研究价值。 本文试图从模式的相关概念入手。首先,主要对模式的概念、类型、特点进行解析,分析模式语言之间的关系,阐述地域文化特色聚落要求;其次,阐述介绍和田地区所处的自然地理现状和历史文化渊源,这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和田地区聚落的重要基础;再次,主要针对新疆和田区域乡村语言,通过对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显性模式和隐性模式语言进行分析,探析新疆和田区域聚落选址、聚落布局、宅形布局、宅形空间、结构、装饰等主要模式语言。对当地聚落模式语言进行提炼与加工,然后应用到聚落的建设与改造中,为发展和继承新的模式语言注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最后,主要通过对新疆和田区域聚落模式语言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新疆和田区域聚落在当代城镇建设中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及对其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提出新疆和田区域聚落在当代城镇建设中具有丰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乡村聚落 模式语言 显性模式 隐性模式 发展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928.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7-8
  • 1.2 研究综述8-10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动态、趋势8-9
  •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3 研究方法10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0-11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10-11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11
  • 1.5 论文框架11-12
  • 2 模式概述12-16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 2.1.1 国外相关模式的概念12-13
  • 2.1.2 国内相关模式的概念13
  • 2.2 模式的类型13-14
  • 2.2.1 活力模式13-14
  • 2.2.2 僵死模式14
  • 2.3 模式的特点14-16
  • 2.3.1 同一性14-15
  • 2.3.2 多样性15
  • 2.3.3 相关性15-16
  • 3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成因16-24
  • 3.1 新疆和田乡村聚落模式与模式语言16-17
  • 3.1.1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16
  • 3.1.2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16-17
  • 3.2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的地理环境因素17-19
  • 3.2.1 地理位置的影响17
  • 3.2.2 气候的影响17-18
  • 3.2.3 水资源条件的影响18-19
  • 3.3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的历史文化因素19-24
  • 3.3.1 宗教文化19
  • 3.3.2 民俗文化19-20
  • 3.3.3 历史遗迹20-24
  • 4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分析24-41
  • 4.1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显性模式语言24-37
  • 4.1.1 地景模式24-25
  • 4.1.2 聚落布局模式25-26
  • 4.1.3 宅形布局模式26-31
  • 4.1.4 宅形结构模式31-33
  • 4.1.5 装饰模式33-37
  • 4.2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隐性模式语言37-41
  • 4.2.1 文化价值37-38
  • 4.2.2 审美观念38
  • 4.2.3 精神寄托38-41
  • 5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发展策略41-49
  • 5.1 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的显性发展模式41-46
  • 5.2 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的隐性发展模式46-47
  • 5.3 和田地区乡村聚落模式语言改造与发展策略47-49
  • 5.3.1 对和田地区聚落模式改造策略47-48
  • 5.3.2 当地传统聚落改造应注意的几点问题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53-54
  • 后记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勇,崔建甫;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2 王景慧;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和作法[J];城市规划;1998年03期

3 顿明明;黔中地区典型历史村镇的调查与分析——以青岩镇、镇山村、本寨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4期

4 吴承照,肖建莉;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5 赵勇;建立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制度的思考[J];城乡建设;2004年07期

6 艾尔肯;吐拉洪;马永军;艾斯哈尔;;新疆农村民居——“阿依旺”式住宅建筑的节能浅析[J];建筑经济;2008年S1期

7 刘加平;谭良斌;闫增峰;杨柳;;西部生土民居建筑的再生设计研究——以云南永仁彝族扶贫搬迁示范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7年06期

8 蔡晴;关于历史风貌保护问题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3年02期

9 王瑞;;新疆维吾尔族审美文化初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金苗苗;;浅述太阳能在中庭建筑中的应用[J];太阳能;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640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640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2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