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时期兴王府城形态结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汉时期兴王府城形态结构初步研究
【摘要】: 南汉时期处在唐宋之间,在广州城市发展历史上起到承前启后作用。关于广州城市历史地理,现行著述对南汉这一时期多略而不言,即或言之,亦多所遗漏。往往以宋代上接唐朝,略过南汉这一节。这样既难于阐明城市发展与演变情况,亦有悖于历史实际。特别是,作为南汉的国都,兴王府城必定带有帝都的特性,这种特性推动当时广州城市的形态与结构向特定的方向发展,并对后世广州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它还是一个兼有河港、海港之利的港口城市,商业氛围极其浓厚,亦是广州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对广州的发展而言,南汉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相关文献史料及近期考古发掘成果,对南汉时期兴王府城的建设情况加以全面分析。首先将兴王府城作为古都来研究,这样就要借鉴古都学的理论与方法。其次,古都也是特殊的城市,所以也要充分利用历史城市地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南汉兴王府城这座割据政权的都城的城市形态与内部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对广州城市发展的深刻影响。 广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很早就已建有“任嚣城”、“赵佗城”、“步骘城”、“唐广州城”等。南汉兴王府城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城墙范围为:东城墙为文溪正流所经;广州城的形态因为新南城的出现而有了关键性变化,南城墙直抵当时珠江北岸,,大致即今大南路一线,沿江建城墙;西城墙位于九曜坊、仙湖街以东;北城墙在今越华路北,即东风路一带。行政建制上南汉时期番禺县已不是附郭县,附郭县为常康县和咸宁县。常康县辖兴王府城西部,咸宁县辖兴王府城东部,二县呈东西分布格局。这样经过调整后的兴王府城才在城市形态上、行政建制上全面奠定帝都的格局。由于南汉新南城的修建,兴王府城的结构出现了质的变化。加之众多建筑的修建,兴王府的空间结构呈现出完整的帝都格局。 南汉兴王府的城市建设固然吸收了很多中原文化的内涵,但由于岭南的气候、人文条件,使得兴王府城的建设必然带有岭南的特色。城市的规模一直都不是很大,海外贸易又带来异域文化,使得商业气氛浓厚。再者岭南的多元文化对其的影响也很大。 本文旨在发掘南汉兴王府城的建设基本情况,研究其体现的特色,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来为今天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南汉 兴王府城 形态结构 岭南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928.6;K24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目录7-8
- 绪言8-13
- 一、关于南汉时期广州城研究的综述8-10
- 二、选题及学术意义10-11
- 三、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南汉时期广州城发展的基础13-32
- 第一节 南汉以前广州城城市形态演进13-18
- 第二节 南汉时期兴王府城及其附郭县问题18-32
- 第二章 南汉兴王府城形态之演变32-44
- 第一节 新南城的修建32-34
- 第二节 兴王府城城市形态的变化34-36
- 第三节 兴王府城的城门、街道和中轴线36-44
- 第三章 南汉兴王府城内部空间结构44-66
- 第一节 兴王府城的宫殿建筑与皇家行宫44-54
- 第二节 兴王府城内外的河湖系统与苑囿54-56
- 第三节 南汉陵墓、祭祀及寺庙建筑56-61
- 第四节 兴王府城中的商业区和居民区61-66
- 第四章 南汉时期广州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66-72
- 第一节 兴王府城城市形态结构的特色66-68
- 第二节 兴王府城岭南特色形成的因素68-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81
- 后记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金融出版社精品图书推荐[J];中国金融;2011年13期
2 周相录;;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昭璇;;南汉兴王府的土木工程[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2 唐森;;南汉主刘氏族属评议[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3 杨宏烈;;广州南汉宫苑残粒的保护与拓展[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4 汤净;王志英;陈军;;海南汉区就诊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5 潘慧琼;;诗歌研究之“第三只眼”——《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评析[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6 刘亦文;;广州古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陆琦;郑洁;;广州古园林札记[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8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周霞;刘管平;;风水思想影响下的明代广州城市形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周文波;倪勇强;赵渭军;程杭平;张舒羽;;瓯江江心屿南北汊分流比调整工程研究[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4)——瓯江河口综合考察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方正 实习生 叶萃;南汉二陵:新世纪最大发现[N];南方日报;2004年
2 邓加荣;开国第一任央行行长——南汉宸[N];金融时报;2006年
3 实习记者 耿小燕;广州发现南汉国井台水井[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记者 刘宇星;不是赵佗建的而是南汉建筑[N];信息时报;2001年
5 邓加荣;开国第一任央行行长——南汉宸[N];金融时报;2006年
6 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丁巍、关舜甫、张艳平;南汉古井挖出“大钱柜”[N];广州日报;2004年
7 记者 卜松竹邋通讯员 易西兵 苗慧;文德路出土千年南汉城墙[N];广州日报;2007年
8 卜松竹;南汉开国皇帝陵寝找到了[N];广州日报;2004年
9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李茂盛;光辉的一生 非凡的一世[N];山西日报;2006年
10 记者 王雨吟;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 入选考古十大新发现[N];南方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加胜;南汉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欣;南汉国史[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宁;南汉时期兴王府城形态结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吴嘉亮;南汉康陵遗址保护研究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尹冬梅;吴兰修与《南汉纪》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北京;南汉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薛美霞;黄世仲历史演义小说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11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81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