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从道教圣地到旅游胜地:宋至清龙虎山地方社会

发布时间:2017-09-20 07:33

  本文关键词:从道教圣地到旅游胜地:宋至清龙虎山地方社会


  更多相关文章: 龙虎山 道教中心 地方社会 旅游胜地


【摘要】:龙虎山是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的祖庭,自东汉末年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迁到龙虎山,历代天师华居此地,世袭道统,到清末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天师道在此地发扬光大,影响遍及全国,随着龙虎山天师道的发展壮大,道教建筑也不断兴建,尤其是“大上清宫”的赐名,上清地成为“道教总会”、“神仙所都”和“百神受职之所”,自此龙虎山一带的道教氛围越来越浓厚,龙虎山地区道教中心形成。上清镇这个道教古镇的形成和发展受益于天师道的强大影响力,然而上清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完全取决于道教的因素,纵观上清地的发展历程,上清地的起源还得益于军镇雄石镇的设立和以上清溪为依托的区域开发,地方社会的发展壮大最终促使市镇的形成。随着上清地道教中心及市镇的形成,上清地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员进入该地,同时旅行设施的建设与修缮,进一步促使龙虎山旅游胜地的形成。
【关键词】:龙虎山 道教中心 地方社会 旅游胜地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57;K928.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导言7-11
  • 1.1 问题的缘起及相关的研究现状7-9
  •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9-10
  • 1.3 概念的诠释10-11
  • 第2章 宫观建设与“神仙所都”11-32
  • 2.1 龙虎山位置和得名11-12
  • 2.2 道教建筑的建设12-27
  • 2.2.1 大上清宫建置12-19
  • 2.2.2 嗣汉天师府建置19-21
  • 2.2.3 正一观及其他院观建置21-26
  • 2.2.4 其他道教建筑的建设26-27
  • 2.3 非道教建筑的建设27-30
  • 2.4 道教中心的形成30-32
  • 第3章 军事重镇、上清宫与市镇发展:上清聚落的变迁32-45
  • 3.1 雄石镇的设立32-35
  • 3.2 上清宫与上清镇的发展35-39
  • 3.3 商业街区的形成39-45
  • 3.3.1 上清溪的优势39-43
  • 3.3.2 元明清三代上清地称谓演变43-45
  • 第4章 旅行配套设施、行人与旅游胜地45-53
  • 4.1 旅行配套设施的修建45-49
  • 4.1.1 桥和亭的设立45-47
  • 4.1.2 驿传递铺和管界寨巡检司47-49
  • 4.2 道士、行人与游人49-53
  • 第5章 结语53-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信平;宋明时期天师道的心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李红;;聚落的起源与演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范玉春;交通与人口聚落——阳朔县人口迁移与分布的个案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周沐照;;龙虎山上清宫建置沿革初探[J];道协会刊;1981年01期

5 张宝训;;龙虎山名胜文物古迹记[J];中国道教;1989年01期

6 聂亮祥;龙虎山嗣汉天师府[J];中国道教;1999年05期

7 孙冬虎;;白洋淀周围聚落发展及其定名的历史地理环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8 刘珊珊;张玉坤;;明辽东镇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与聚落分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刘锡涛;;宋代江西道教发展状况[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盖建民;吴保春;;宋朝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初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886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886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1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