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职务犯罪新论
本文关键词:司法职务犯罪新论
【摘要】:司法职务犯罪是指现行刑法规定的只能由司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行使职权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地违背其职责义务而实施的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公正、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在理论上,可以将司法职务犯罪划分为司法侵权职务犯罪和司法渎职职务犯罪,第一类犯罪的犯罪原因可以从主客观方面探析,第二类犯罪的犯罪原因包括权力特殊、以权谋私和无责任心;此外,两类犯罪的共同原因是监督不力和惩处不严。预防司法职务犯罪除了要求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和加强教育之外,还要完善法律、健全机制和改善司法条件以及加强监督、加大惩处力度。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
【关键词】: 司法职务犯罪 犯罪原因 预防对策
【分类号】:D917;D925.2;D926
【正文快照】: 司法职务犯罪系刑法理论中的分类,其不仅侵犯了公民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法律权威,颠覆了司法的公正性,社会危害性尤巨。所以,在现代司法强调保障人权与惩治犯罪并重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司法职务犯罪,意义尤其重大。一、司法职务犯罪概念的新界定刑法理论界以往对司法职务犯罪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卫东;;中国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评两个证据规定[J];法学家;2010年05期
2 刘玫;郑曦;;关于两个“证据规定”的评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3 甘正培;论司法职务犯罪[J];法学杂志;1999年05期
4 张学军;聂立泽;;我国司法职务犯罪防治对策探讨——以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为视角[J];河北法学;2007年02期
5 张保来;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6 樊崇义;;从“应当如实回答”到“不得强迫自证其罪”[J];法学研究;2008年02期
7 周光权;;社会转型时期职务犯罪预防的新课题[J];政治与法律;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冰;净化网络,需要法律和道德双管齐下[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龚义年;计算机犯罪及其对我国刑法的挑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顾芷萌;;贪污案件证据的收集[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王延君;试论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5 孟庆华;刑法第93条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问题探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军;陈敏;;网络犯罪的类型、特点及其防控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7 恽寿榕;;广义爆炸引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8 李金明;;抽象概念与刑法推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陈君;;我国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及其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杨曙光;挪用公款罪行为方式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弘;陆晶晶;;国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房玉和;;信息安全与信息法学[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3 刘诗嘉;;犯罪的亚文化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齐岩军;;中美少年司法制度之社区矫正之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齐岩军;;中西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金碧华;;青少年犯罪与社会化矫正——社区矫正对象Y某典型个案之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于阜民;郭永智;;构建犯罪现象范畴——再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孙晶;;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武玉红;;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岳平;赵丹枫;;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现状与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程兰兰;挪用型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赵建伟;职务犯罪应对措施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吴光升;刑事诉讼程序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高晓莹;知识产权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何显兵;死缓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李露;建国初期“镇反”刑事政策的实施研究(1950-1953)[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昭;商业受贿罪行为要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刘琼;共同贪污若干问题探析[D];中南大学;2009年
3 靳良成;贪污罪的主体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晓艳;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陆峰;滁州市司法领域职务犯罪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赵峰;贪污犯罪主体认定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张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龙玉婷;女性被害人心理及被害防范对策[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9 胡宇峰;受贿罪犯罪对象以及利益要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汤艺峰;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犯罪的防控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思天·儒佩基奇,王铮,降华玮;从刑事诉讼法治透视反对自证有罪原则[J];比较法研究;1999年02期
2 卞建林,郭志媛;英国对沉默权的限制[J];比较法研究;1999年02期
3 郭大方;建立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清除产生腐败行为的条件[J];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4 陈卫东;;论隔离式量刑程序改革——基于芜湖模式的分析[J];法学家;2010年02期
5 姚莉;美国判例法中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及其相关规则[J];法学;2001年12期
6 李文健;刑事诉讼原则论[J];法学研究;1996年01期
7 宋英辉;不必自我归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J];法学研究;1998年05期
8 赵贵龙;论司法权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J];人民司法;2001年04期
9 陈卫东,陈飞;论沉默权与坦白从宽[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黄娟;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司法的公信力及司法权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失真”[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均心;关于犯罪原因的一种解释[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顾一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其预防对策[J];甘肃农业;2005年11期
3 夏天;范琦;;当前爆炸案件的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的实证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王艳丽;;论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5 张小虎;犯罪原因的基本蕴意[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周其海;;大学生犯罪原因探究及预防对策之思考[J];文教资料;2007年01期
7 于伟;王宏丽;;青少年犯罪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吴苑华;论预防和打击司法职务犯罪[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曾周东;;犯罪原因系统论初探[J];刑侦研究;1994年05期
10 徐凝;;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陈鹏忠;严浩仁;;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鹏忠;严浩仁;;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4 曾凌;;贪污贿赂犯罪趋势定量分析——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为例的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丽娟;;青少年涉网犯罪现状及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宋文旭;贺劲松;;农村青少年犯罪——社会的切肤之痛[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7 王淑华;;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刘宝山;;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刘广三;;“染色体异常”与犯罪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徐乃龙;;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英 王增森 河北省临漳县人民检察院;涉农经济犯罪的特点分析与预防对策[N];今日信息报;2009年
2 黄玲 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读职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3 黄玲 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读职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4 黄玲 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读职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5 黄玲 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读职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6 黄玲 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读职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7 黄玲 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读职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8 黄玲 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读职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9 黄玲 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读职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10 黄玲 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读职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靳高风;论犯罪学的基本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谭远宏;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超;司法职务犯罪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杨涛;滨城区外来人口犯罪及其预防[D];天津大学;2004年
3 程歆;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4 全波;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杜德兵;职务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谢叶强;论网络犯罪及其刑法防控[D];厦门大学;2007年
7 宋青;环境犯罪原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王学建;中国佛教伦理与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刘锐填;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探析[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孙磊;论未成年人犯罪与预防[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0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0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