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户籍分割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20:16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户籍分割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劳动力市场 二元分割 区域比较 人力资本
【摘要】: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成熟发展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前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并逐步发展。然而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其他要素市场一样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无序、冲突和混乱:持续性的高失业率问题、残缺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收入差异及其人力资本积累严重短缺等问题困扰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却仍然没有走出就业困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并不十分显著。贫富差距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隐患,不仅影响了总需求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侵蚀着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问题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劳动力的载体并不能完全实现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要素的流动并不畅通。而收入差距问题则是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制度缺陷等原因导致,表现为同工不同酬、职业问工资报酬差距明显等现象。就业问题与收入差距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否,是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课题。 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改变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由于二中国显著的城乡二元经济现象导致了劳动力市场集中于城镇,在农村地区则表现出更多的劳动力迁移,并没有形成集聚的市场。所以本文试图从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个角度做出分析解释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事实上,劳动力市场并非都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得到了国外学者广泛的关注。国内学者也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同时期的分割做了较为客观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部门分割、产业分割、性别分割等方面,常用的分割标准是工资差距和劳动力流动障碍,研究方法也基本与国外学者保持一致,即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意味着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一个主要劳动力市场和一个次要劳动力市场,这两个劳动力市场在准入条件、择业影响因素、工资决定机制上的差异较为明显,而且还存着流动性障碍。劳动力市场分割直接导致了生产要素无法进行最优配置,产出与就业增长受到了阻碍。同时,又由于劳动力要素在分割的市场间不能自由流动,这就会加剧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恶化。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城镇劳动力市场,而分割形式主要体现在户籍不同的城乡两类劳动力择业与工资支付上。也就是说,户籍属性(城锁户籍、农村户籍)不同的两类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选择就业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差异性歧视,工资决定机制是否有差异?具体研究内容又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分类,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劳动力流动也有着不同的形式,中部和西部更多的表现为劳动力的流出,而东部则表现为劳动力的流入。那么,不同区域的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是否有所差异,这个问题是现有文献中缺乏考虑的;其次,在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具体表现内容还是在职业选择差异和工资报酬差异,那么分析城乡两类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择业影响因素和工资报酬比较是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内容;最后,在如今的中国有个现象不容忽视:随着高等教育院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农村户籍人员进入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继而留在城市就业,那么这类高教育水平的农村户籍劳动力在工资报酬上是否仍然会遭遇到统计性歧视呢?如果歧视消失,那么对农村户籍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将会是一个改善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一个有效方式。所以总而言之,本文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程度的区域性比较;第二,城乡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择业的影响因素、工资支付机制差异分析;第三,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户籍劳动力是否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受到统计性歧视。 文章最终的结果显示:中国的城镇劳动力的分割程度呈现不均等现状,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而西部地区又大于中部地区。户籍属性不同的两类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择业行为以及工资报酬都有差异性,存在着不可解释即歧视部分。户籍属性对接受高等教育水平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城镇劳动力市场 二元分割 区域比较 人力资本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D631.42;F249.2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9
- 1 引言9-20
- 1.1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文献综述9-16
- 1.1.1 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9-12
- 1.1.2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12-16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可能的贡献之处16-19
- 1.2.1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的区域比较16-18
- 1.2.2 户籍分割下的职业选择与工资差异18
- 1.2.3 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教育层次分析视角18-19
- 1.3 研究思路19-20
- 2 模型方法与数据20-32
- 2.1 基于均值的工资分解方法20-25
- 2.1.1 Oaxaca-Blinder分解20-21
- 2.1.2 Cotton分解21
- 2.1.3 Brown分解21-22
- 2.1.4 Appleton分解22-25
- 2.2 多元选择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25-27
- 2.3 样本选择误差纠正27-30
- 2.3.1 两阶段估计方法27-28
- 2.3.2 多元选择误差纠正模型28-30
- 2.4 数据来源30-32
- 3 实证分析32-45
- 3.1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区域比较32-36
- 3.2 户籍分割下的职业选择与工资差异36-43
- 3.3 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教育层次分析视角43-45
- 4 结论与政策建议45-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53
-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后记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建军;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2 严善平;;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3 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年06期
4 葛玉好;;部门选择对工资性别差距的影响:1988—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5 郭继强;姜俪;陆利丽;;工资差异分解方法述评[J];经济学(季刊);2011年02期
6 蔡f ,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7 邢春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考察[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8 胡建国;;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差异的城乡户籍歧视问题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7年01期
9 钱雪亚;张昭时;姚先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与特征——基于浙江数据的经验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12期
,本文编号:1008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0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