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首违不罚”政策执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5:48

  本文关键词: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首违不罚”政策执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首违不罚”政策 有效执行


【摘要】:公共政策是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人类社会现象,作为公共权力、公共职能、公共责任的伴生物,自公共权力(政府)产生起,便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并为有效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职能及责任而服务。可以这样说:公共政策是一种基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行动哲学,即公共政策制定及执行应当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有效地解决实际的社会公共问题。 作为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的职能部门,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在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人高速增长情况下,为了引导机动车驾驶人养成良好交通参与行为、改善公共交通秩序、缓解日益尖锐的道路交通资源与公众交通需求问矛盾,于2008年2月制定推行了针对道路交通安全轻微违法行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首违不罚”政策。该政策在当时国内尚属同领域的首次管理政策创新,政策期望通过改进执法方式来提升实际管理效果,实现追求更大社会公共收益的目的。然而,时值政策执行三年多近四年的今天,这样一个基于公众的“善”的政策却越来越显现执行困境,政策的执行并未有效引导优化违法机动车驾驶人的行为,政策制定初始的目标也因为政策效果不佳而实现有限。基于对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实情况需要的考虑和“首违不罚”政策的有效落实,以及为将来同类型政策制定、执行提供应有的经验总结的考虑,对“首违不罚”政策执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尝试探寻解决问题的相应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解决好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才能这一颇具创新性的政策得以有效延续,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也才能在具体政策执行中切实增进全市道路交通的公共利益。 通过笔者自身的实际工作,并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采用文献研究和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首违不罚”政策本身、执行主体、客体及执行环境多方面因素的研究分析,希望藉此对“首违不罚”政策的执行提供一些建构考虑,使该政策能够有效落实下去,实现政策目标,并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 文章首先,介绍了“首违不罚”政策有效执行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其次,介绍“首违不罚”政策执行现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再次,对“首违不罚”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最后,对“首违不罚”政策的有效执行提出了建构考虑。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首违不罚”政策 有效执行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导论9-18
  • (一) 问题的提出9-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1. 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求11-12
  • 2. 管理视角转变的尝试性思考12
  • (三) 本文研究的方法12-13
  • 1. 文献研究法12-13
  • 2. 个案研究法13
  • (四) 相关研究现状13-16
  • 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五) 相关概念界定16-18
  • 1. 公共政策16
  • 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16-17
  • 3. 行政执法17-18
  • 二、“首违不罚”政策执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8-24
  • (一) “首违不罚”政策的形成、内容及其目标要求18-19
  • 1. “首违不罚”政策的形成及内容18-19
  • 2. “首违不罚”政策的目标要求19
  • (二) “首违不罚”政策执行现状19-21
  • 1. “首违不罚”政策实施情况19-21
  • 2. “首违不罚”政策的执行效果21
  • (三) “首违不罚”政策执行存在问题21-24
  • 1. 执行主体政策执行阻滞22
  • (1) 片面执行政策22
  • (2) 选择执法22
  • 2. 执行对象对政策理解局限22-23
  • 3. 政策执行环境孱弱23
  • 4. 政策执行评价过于单一23-24
  • 三、“首违不罚”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24-33
  • (一) “首违不罚”政策本身因素24-25
  • 1. 政策设计缺乏合理性24
  • 2. 政策执行评估存在缺位24-25
  • (二) 政策执行主体因素25-29
  • 1. 政策执行个体的不利心态25-27
  • (1) 政策执行者执行激情缺失25-26
  • (2) 政策执行者执行态度偏差26
  • (3) 政策执行者执行信念偏失26-27
  • 2. 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博弈27-28
  • (1) 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博弈机理27-28
  • (2) “首违不罚”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博弈过程分析28
  • 3. 政策执行者个体能力欠缺28-29
  • (三) 政策执行对象因素29-31
  • 1. 政策执行对象自身素质对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29-30
  • 2. 政策执行对象与执行主体间的博弈30-31
  • (四) 政策执行环境因素31-33
  • 1. 政策执行的社会文化环境薄弱31
  • 2. 公众参与不足31
  • 3. 大众传媒关注度不够31-32
  • 4. 传统社会心理阻碍32-33
  • 四、“首违不罚”政策有效执行的建构考虑33-42
  • (一) 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首违不罚”政策执行体系33-35
  • 1. 改进政策执行方式,提升公共政策执行效果33
  • 2. 建立科学绩效评估体系,促进政策执行质量提高33-34
  • 3. 制定配套政策措施34-35
  • (二) 提高执行者的素质35-37
  • 1.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治素质35
  • 2.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职业道德素养35-36
  • 3.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业务素质36
  • 4. 培育执行者良好的执行心态36-37
  • (三) 增强执行对象对政策的认同37
  • (四) 做好政策宣传工作,营造优良的政策执行环境37-38
  • (五) 完善政策执行保障机制38-40
  • 1. 强化监督控制机制38
  • 2. 健全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度38-39
  • 3. 建立利益整合机制39-40
  • (六) 政策执行引入多元治理新思路的思考40-42
  • 五、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树龙;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J];和平与发展;1999年04期

2 黄乔松;;论政府执行力文化的构建[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李阳t;曾德超;;美国大学终身聘任后评审制政策的网络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宋英杰;;我国发行地方债券的外部环境考察[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戴艳军,张玉强;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影响的理论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曾国平,刘渝琳;人口生活质量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的矫正机制[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7 周健;;试论新制度主义对公共政策研究视角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后小仙,张建,张勇;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短期化倾向及其规避[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曲真儒;;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 执行力 学习力 创新力[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4期

10 江友群;;农村政策执行阻滞及其对策——以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帆;;从“风险社会”理论进路看公众在决策中的作用[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陈世伟;张淑丽;;对景德镇市和谐社会创业中失地农民的社会政策支持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蒲春玲;新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萍;论公共决策监督[D];吉林大学;2005年

4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毅;生态主义视角下的政策分析理论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6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王春生;区域政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珠三角农村村治变迁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菡幽;现代汉语词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琪;试论我国税收征管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4年

4 耿钢;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张丹丹;信息政策系统的运行研究及学科化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陈贯安;试析台港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因素[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7 上官海兰;论当代大学生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教育[D];武汉大学;2005年

8 薛小东;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乔成邦;论我国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机制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6年

10 曹伟;中国政府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本文编号:1017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17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4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