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舆情预警与应急处置体系构建——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7-10-12 04:37

  本文关键词: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舆情预警与应急处置体系构建——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群体性事件 舆情 预警 应急处置 自组织


【摘要】:我国高校群体性事件系统具有自组织特征,即开放性、远离平衡、诸要素的"相干"和"协同"、系统的随机涨落等。通过对舆情形成的"公众—媒介—政府"模式和"熵流"的分析显示,大学生舆情信息的传播、反馈与满足是高校群体性事件系统演进的重要序参量和动力所在,从而形成了高校群体性事件系统自组织演进的六阶段模型。因此,我国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应急处置应充分重视舆情的动力作用,需要建立包括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舆情预警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在内的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舆情预警与应急处置体系,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事件 舆情 预警 应急处置 自组织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与应急研究”(08WL1112) 天津外国语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重点资助项目(青蓝之星)
【分类号】:D631.4;G647
【正文快照】: 自组织系统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学、托姆的突变论和艾肯的超循环理论为主要代表。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是其基本思想和理论内核的集中体现[1]。而自组织系统是指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织和演进,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新文;高峰;;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困境与出路——以警察权的配置与运行为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显元;;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高春凤;;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3 王行靳;高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农村组织创新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4 裴德超;李国;;协同学视野下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任红勇;范方;;系统自组织与体育教学模式的再构[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6 楼园,韩福荣;从自组织方法论角度看企业仿生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张晏如;;谈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北京档案;2011年01期

8 周玉文,刘兴坡;污水流量序列关联维数的计算[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刘振;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组织超循环运行机理透视[J];节能与环保;2004年08期

10 杜建军;张瑞林;邵桂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自组织生成——基于超循环理论的模型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航;;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城市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昌灏;;以超循环系统理论解读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娄峥嵘;;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行政体制改革内在机理探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汤雪梅;;Web2.0的自组织特性研究[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6 姚来燕;;从行政执法的视角透视群体性事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化教学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姚靠华;刘长船;;协同学隐喻的会计国际趋同[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李锐;鞠晓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金镭;;基于复杂系统的产业集群形成分析[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邱涛;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段伟花;企业信息技术外包关系及其演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袁烨;基于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重构[D];吉林大学;2011年

5 齐睿;我国征地冲突治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俊;村镇住宅建设经济系统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韩晓燕;运动员训练系统的形成及其演化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谷小科;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统论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国先;群体性事件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张申;刑事侦查中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应对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逯明;自组织视野下的中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建杰;;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J];党政论坛;2007年09期

2 旷芳;;“议程设置”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赵国贺;;舆情分析师:有前途,也挺累[J];世界博览;2011年12期

4 刘涛;;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置[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穆庆生;;战时舆情信息分析处理实验室建设构想[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年02期

6 赵义;;人民网舆情频道:体制内正本清源[J];南风窗;2009年26期

7 舒泰峰;;将应对舆情纳入官员政绩考核[J];领导文萃;2010年24期

8 梅松;;当前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7期

9 ;为海南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援和舆情导向[J];特区展望;1994年01期

10 刘晓明;新形势下的舆情特点和分析方法[J];党政论坛;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志嵩;;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探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2 王志平;效文娟;马芳;任轶;陈成;李晓琳;李艳芳;;卢氏县山洪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与防御思考[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邵华t,

本文编号:1016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16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