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安全观背景下重要基础设施保卫工作的变革
本文关键词:论新安全观背景下重要基础设施保卫工作的变革
更多相关文章: 新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威胁 重要基础设施 保卫工作 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因素 自然灾害 恐怖主义活动 非传统安全问题 以人为本
【摘要】:国家安全是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要素的综合安全。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公共安全和国计民生有重大或关键影响的设施与资产,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当前,恐怖主义活动、社会不稳定因素、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因素直接威胁到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预防是重要基础设施保卫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是重要基础设施保卫工作的根本,保卫工作规范和依据的法制化是增强重要基础设施保护工作权威性和统一性的必要途径。应明确我国重要基础设施的含义和范围、保卫工作的主体与职责、保护标准、具体措施等,实现保卫工作规范、依据的法制化和保卫工作方法、措施的科学化与系统化。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关键词】: 新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威胁 重要基础设施 保卫工作 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因素 自然灾害 恐怖主义活动 非传统安全问题 以人为本
【分类号】:D631;D815
【正文快照】: 国家安全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现代社会,恐怖主义、艾滋病、海盗、非法移民、环境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涵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念与认识视角日益显示出狭隘之处,越来越难以完全令人信服地解释全球化背景下安全问题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明智;曹强;罗批;李志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模型总体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9年06期
2 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臣;;新时期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2 谢一帆;政府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张小明;;论公共危机事前风险管理与评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苌瑞月;;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信息机制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7年04期
5 郑涛;;转型期中国面临的公共危机及政府对策[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6 孙波;;谈谈公务员教育培训教材编写的新要求[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5期
7 王郅强,麻宝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探讨[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8 周海生;;公共危机善后期中的国家赔偿问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剑雄;;危机管理与突发性公共事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赵汝周;徐朴;;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路径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瑕琼;;政府应对流言的危机传播—以哈尔滨停水事件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罗鹏;;构建我国海洋危机管理机制的框架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马建珍;;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程宇;;应急管理视域下地方政府竞争力的提升战略[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梦砚;;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建勋;;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及其提供问题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祖荣;;治理与善治语境下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模式[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旭;;江西省洪涝灾害危机管理的理性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9 王冲;夏远强;;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吴建勋;;地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绩效评估指标:比较与遴选[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录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周学农;突发性灾害之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刘鹏;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锋;目的地旅游危机管理:机制、评估与控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闫峻;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柳锦铭;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品牌危机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王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及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方清涛;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与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宋佳蔓;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政治动员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温志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铁栓;营销中的危机管理策略[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黄金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沟通机制的完善[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戴奇峰;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唐益民;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朱少文;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社会参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纯;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赵雄军;危机传播塑造政府形象的策略[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史晓叶;企业市场危机应急预案启动时间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于楠楠;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绩效评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林莉;我国中小城市危机管理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占勇,程浩忠,熊虎岗;电力网络连锁故障研究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年09期
2 王飞跃,史帝夫·兰森;从人工生命到人工社会——复杂社会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年01期
3 胡晓峰;杨雪生;李志强;罗批;;社会仿真:战争研究的新途径[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国;试论保卫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J];山区开发;1998年12期
2 曾军;江泽民的新安全观[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夏祖述;对保卫工作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01期
4 徐劲鑫;新安全观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J];党建研究;2004年06期
5 刘艳萍;“新安全观”述评[J];阴山学刊;2005年01期
6 葛芝金;论保卫功能的独立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10期
7 高强;江泽民“新安全观”的创新成就和历史贡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康丹丹;试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安全观[J];世纪桥;2004年02期
9 熊光楷;协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挑战[J];世界知识;2005年15期
10 张菲;;论非传统安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军;李大伟;;谈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保卫工作理念[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王建华;;保卫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童宣海;;我说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4 陈亚东;;基于校园网环境下保卫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A];北京高教保卫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四六;;实践“三个代表” 保持党员先进性 促进保卫工作创新[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6 邢劲松;;强化服务意识,做好保卫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7 三船惠美;吴万虹;;中国的多边外交战略与日中关系的战略转机[A];2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构想——第五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河北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研究会[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9 叶古钧;;怀念黄同同志[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四)[C];2005年
10 王有洪;李兰枝;;高校保卫组织必须把预防工作作为主要任务[A];北京高教保卫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亚文;要注重利用军事手段对付非传统安全威胁[N];中国国防报;2008年
2 孙振武 王大伟 孙峰承;非传统安全威胁与非战争军事行动[N];中国国防报;2010年
3 熊伟;重视非传统安全威胁[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马宁;汪矿加强“两节”保卫工作[N];六盘水日报;2008年
5 薄培军;忻州火车站派出所全力做好节后返乘保卫工作[N];忻州日报;2009年
6 李高遂;博物馆监控保卫工作关键在人[N];中国文物报;2010年
7 王宗伶;医院保卫工作现状不容乐观[N];人民公安报;2004年
8 苏学华 崔瀚文;金融保卫工作不容忽视[N];吉林日报;2005年
9 国际问题专家 张洪斌;新安全观的充分体现[N];中国国防报;2000年
10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徐焰;我党早期的情侦保卫工作[N];北京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根信;中国新安全观与防扩散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2 李学保;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安全合作:理论争鸣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孔凡河;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阮征宇;跨国人口迁移与国家安全——一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周健;论东盟的新安全观与实践[D];暨南大学;2001年
3 孔凡河;冷战后中国新安全观论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侯保龙;21世纪初中国亚太安全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殷明明;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中的新安全观及其外交实践[D];吉林大学;2005年
6 魏晓红;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确立及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唐春华;论中国的新安全观与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邵亚楼;冷战后中国参与地区安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孟祥玲;论国际新安全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凯军;新安全观与中国国家安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69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6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