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解读犯罪观

发布时间:2017-10-21 10:36

  本文关键词:解读犯罪观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观 犯罪本质观 犯罪关系观 犯罪治理观


【摘要】:犯罪观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犯罪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犯罪学理论的深化与发展,而且有助于科学地指引和规范犯罪治理的实践活动。完整的犯罪观大致包括犯罪本质观、犯罪关系观和犯罪治理观三方面内容。犯罪本质观强调以社会越轨行为作为犯罪的表现形式,以社会文化规范作为评价犯罪的标准;犯罪关系观要求通过把握犯罪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挖掘影响犯罪的基本规律;犯罪治理观主张政府等主体往往是在"运动式治罪"与日常性治理模式之间的摇摆和综合操控中,逐渐熟练掌握了犯罪治理的技术和策略。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犯罪观 犯罪本质观 犯罪关系观 犯罪治理观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近百年来,犯罪学始终关注如何将犯罪问题的理论研究与犯罪治理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历经犯罪学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反复摇摆与百转轮回,学界和实践部门逐渐意识到犯罪观理论的重要性,尤其是科学犯罪观在犯罪治理实践中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正如有学者指出:“基于错误的犯罪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建平;需要一种正确的犯罪观[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单勇;侯银萍;;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李卫红;;当代中国犯罪观的转变[J];法学研究;2006年02期

4 单勇;侯银萍;;犯罪的文化冲突论——基于中国转型社会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陆诗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基本问题研究——对相关传统话语的批判性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汪维才;;商业贿赂犯罪之成因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王大洋;卢秋婷;刘亚娜;;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行为类型辨析及与受贿罪的相关性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陈兴良;周光权;;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6 白建军;;从犯罪互动看刑罚立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7 刘广三;单天水;;犯罪是一种评价——犯罪观的主体角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张文,马家福;我国刑事科学的学科结构研究——兼论刑事一体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黄大威;;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规范缺陷与完善[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10 柏立华,宋建强;文化国与教育刑——法制文明的回顾与展望[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培;王波;白文俊;;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适用机制研究[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文生;周庆峰;;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角下刍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赵保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定位及实现路径分析[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周光权;;改革开放与刑事政策的合理化[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严励;;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秩序观的历史流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6 莫洪宪;王明星;;中国大陆黑社会犯罪特点及其刑事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8 武玉红;;再论刑事政策之概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10 储槐植;蒋建峰;;经济全球化与犯罪控制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邵小平;著作权刑事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岳平;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吴晓霏;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楠;行政与刑事法律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有限;论我国刑法中的加重情节[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陈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检察工作[D];苏州大学;2010年

8 程望;经济型白领犯罪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陈亮;城市新“二元”社会下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侯伟;我国徒刑罪犯减刑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沱;犯罪根源论[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杨洁;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3 王皖强;论保守主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4 蔡道通;犯罪与秩序——刑事法视野的考察[J];法学研究;2001年05期

5 刘源沥,安维复;现代哲学的走向:科学与人文的统一[J];人文杂志;2001年05期

6 单勇;侯银萍;;犯罪的文化冲突论——基于中国转型社会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2期

7 严励;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模式的探讨——刑事政策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8 刘广三;略论犯罪学的现实功能——兼评关于犯罪学的认识误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皮艺军;论犯罪学研究中的“价值无涉原则”[J];政法论坛;1993年03期

10 王牧;犯罪根源是理论逻辑上的一种指向——再论犯罪根源[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力华;犯罪观·犯罪概念·犯罪构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06期

2 王光胜;从类推到罪刑法定——析刑法中两种不同的犯罪观[J];政法论丛;1997年S1期

3 马其家;更新犯罪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J];宁夏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4 任辉;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哲学角度评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刘宪权;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犯罪观转变[J];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03期

6 卢建平;需要一种正确的犯罪观[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7 陈彭叶,陈骞;文化与犯罪[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8 王志远;犯罪观的认识论考察[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9 陈增宝;;一本值得推荐的犯罪哲学力作——评于志刚教授新作《论犯罪的价值》[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焦占营;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犯罪观的转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廷光;;马克思主义犯罪观与传统犯罪概念[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2 郑莉芳;;刑法观、犯罪观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兼论犯罪心理学与刑事科学体系的一致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赵波;;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倪培兴;;论犯罪学范式的犯罪观[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5 倪培兴;;论犯罪学范式的犯罪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赵宝成;;构建和谐社会与恢复性司法[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7 于跃江;;和谐社会的犯罪理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党新筌;潘宏斌;;计算机违法犯罪立法[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9 皮艺军;;犯罪学研究在刑事一体化中的功能与贡献[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10 王牧;赵宝成;靳高风;;坚持科学的刑事政策观[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朱立恒;犯罪观的演变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N];检察日报;2009年

2 赵秉志;刑事责任是罪与刑的桥梁并具双重根据[N];检察日报;2004年

3 上海市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涂龙科;走向“显学”的经济刑法学[N];检察日报;2008年

4 杜永浩;被害人的权益总在无意间被忽视[N];检察日报;2003年

5 西安政治学院副教授 傅达林;开门博弈:均衡公私权配置[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刘仁文;计算机犯罪立法三题[N];检察日报;2001年

7 赵秉志;我的刑法改革理念[N];北京日报;2000年

8 邓聿文;逃税的民间基础[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唐六勇;马克昌:把握现代刑法理念[N];人民日报;2005年

10 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杨雯;马克昌:“欲求社会进步,除法治外,别无他途”[N];南方周末;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黄开诚;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范围[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衍明;人性视野下的犯罪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房永凤;被害人权利救济与刑事损害赔偿[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国刚;儒教与犯罪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陈谦信;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刑法未来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冷必元;刑法的权力运作引论[D];湘潭大学;2007年

6 田银行;刑罚轻缓化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何彩霞;罪刑均衡不典型现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黄赞旭;刑法理论的“主义”之辩[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江传宝;转型社会的秩序变动与犯罪变化[D];安徽大学;2006年

10 郭小亮;我国非犯罪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2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72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e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