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假释犯再社会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区矫正:假释犯再社会化研究
【摘要】:假释犯是指在监狱执行一定刑期后,剩余刑期在监外执行的罪犯。随着社区矫正在我国普遍推广,越来越多的假释犯被送到社区服刑。不过,在社区矫正试点开始之前,假释犯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在经历或短或长的监禁后,与社会隔离,社会化进程被迫中断。假释犯重回社会后必然要接受重新的再社会化。以罪犯复归社会为最终目的的社区矫正为假释犯的再社会化提供了机会。基于此,本文以假释犯为对象,以假释犯的再社会化为研究起点,对社区矫正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论文通过对社区矫正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分析得出假释犯是可以实现再社会化的。他们的再社会化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其次,论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从假释犯自身的角度,结合个案深入了解他们再社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对假释犯再社会化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社区教化和个体内化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再社会化策略。 最后,论文根据对假释犯再社会化中的问题和策略的分析得出结论:再社会化教育是社区矫正的根本出路,矫正对象的主动配合是社区矫正的前期条件。本文最后对矫正工作者的正确态度和社区矫正体制的完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社区矫正 假释犯 再社会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一、导论9-19
- (一) 问题的提出9
- (二) 文献综述9-14
- (三) 研究意义14-15
- (四) 概念界定15-17
- 1. 社区矫正15-16
- 2. 假释犯16
- 3. 再社会化16-17
- (五) 视角与方法17-19
- 二、社区矫正:假释犯再社会化的理论依据19-23
- (一) 复归理论19-20
- (二) 再社会化理论20-21
- (三) “标签”理论21-23
- 三、社区矫正:假释犯再社会化的问题分析23-33
- (一) 假释犯再社会化的个体困境23-28
- 1. 社区环境的不适23-24
- 2. 罪犯标签的身份24-26
- 3. 个体心理的自卑26-28
- (二) 假释犯再社会化的社会困境28-33
- 1. 家庭排斥28-29
- 2. 社区排斥29-30
- 3. 就业排斥30
- 4. 社会保障方面的排斥30-33
- 四、社区矫正:假释犯再社会化中的社会行为重塑33-40
- (一) 假释犯在社区的再社会教化33-37
- 1. 生活目标的再社会化33-34
- 2. 健康心理的再社会化34-35
- 3. 法规法制的再社会化35-36
- 4. 职业技能的再社会化36-37
- (二) 假释犯在社区的个体再学习内化37-40
- 1. 个体角色规范的再学习内化37-38
- 2. 个体行为模式的再学习内化38-39
- 3. 个体社会价值的再学习内化39-40
- 五、结论与讨论40-43
- (一) 结论40-41
- 1. 再社会化教育是社区矫正的根本出路40
- 2. 矫正对象的主动配合是社区矫正的前提条件40-41
- (二) 讨论41-43
- 1. 法律引导下系统社区矫正体制的建立41-42
- 2. 适度原则下矫正工作者正确态度的确立42-43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45-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龙;影响进城农民规范再社会化的个体主观因素[J];学海;2003年02期
2 连春亮;论对罪犯的再社会化[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周云华,易方,陈石山;构建“和谐湖南”须有效促进进城就业农民再社会化——基于长沙相关调查的实证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彭穗宁;;论失地农民到市民的再社会化[J];理论与改革;2005年06期
5 刘志强;杨华;;深化牧民再社会化进程的思考[J];实事求是;2006年05期
6 曹琛;;失地农民的再社会化——突破自身障碍[J];湘南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叶萍;;新疆流浪未成年人心理行为特征及再社会化途径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余贵忠;周小稚;;服刑人员再社会化模式研究——以社区矫正为视角[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董丽;;社区矫正与青少年犯的再社会化[J];内江科技;2006年06期
10 孙远阳;;“老漂族”再社会化情况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龙;;整合与发展:转型时期农民工心理问题及再社会化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映宇;劳动教养对收容教养人员再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庞玉青;犯罪人再社会化政策研究及完善[D];烟台大学;2013年
3 赵庆芳;社区矫正:假释犯再社会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勇丽;退休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测量指标开发[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黄抗;失地农民再社会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洋洋;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陈敏;农民工再社会化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吴俊;关于女劳教犯再社会化的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3年
9 高卫敏;宝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社会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邱兆雷;服刑人员再社会化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2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13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