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与匡正:犯罪亚文化及其治理
本文关键词:迷思与匡正:犯罪亚文化及其治理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转型 主文化 犯罪亚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要】: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危机和文化认同并存,文化迷思与文化自觉交织,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样态。犯罪是文化冲突和价值迷失的衍生物,畸形致富文化、贪腐文化以及暴力文化昭示了主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失范与紧张。犯罪是文化的具象化和实定化,不同类型的犯罪折射和蕴涵着不同的文化指令,对犯罪亚文化应当采取多样化手段予以匡正治理。其中,发展经济是根本,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是关键,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是保证,创新社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法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青藏等民族地区犯罪治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BFX036) 201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创新社会管理语境中的犯罪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204-04) 2012年兰州交通大学科研项目“刑法的伦理基础研究”(项目编号:41225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犯罪原因的复杂多样性,外化为多种致罪因素,组成了罪因系统,也架构着不同的罪因结构。从犯罪社会根源而论,既有涵盖政治、经济、社会、人口等因素的宏观社会背景,也有囊括家庭、学校、社区、单位等因素的微观社会背景;就犯罪个体原因考量,有生理、心理、人格、智力等内因和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永久;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子华;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2 朱理;;论我国行政价值的失范与重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黄雪萍;;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4 倪荫林;对恐怖活动的理性解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吴宗宪;犯罪亚文化理论概述[J];比较法研究;1989年Z1期
6 霍宪丹,翟中东;犯罪发生的“引发式”解释及其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7 关健,李庆霞;文化的构成与文化冲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8 唐斌;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林建鸿;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社会心理的透析与调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张力为;个案研究可以做成体育科学的博士论文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康惠生;孙锦峰;孙亮;;高校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宋广智;;海洋社会学:社会学应用研究的新领域[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谢绚丽;;论分工与社会和谐——读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论》[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敖文蔚;;民国时期土匪成因与治理[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5 马烈;;30年代大城市土匪问题初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李涛;;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邪教产生的根源[A];邪教防范与治理对策学术论文精选[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建民;试论流动人口犯罪[D];湘潭大学;2006年
2 邓花云;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嬗变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朱海燕;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与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孟军;职务经济犯罪动机及预防对策[D];浙江大学;2002年
6 刘东民;加罗法洛自然犯罪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8 何少薇;罪犯自我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陈殿林;不良亚文化对法治建设的影响与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10 欧七斤;匪首刘桂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裕聪;;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永久;;城市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吉生;;从四种角度导入构建四大警务模式——刍议警务工作的转型发展[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及时回应诉求,胜过出警千员[J];工友;2011年06期
3 许海;唐远清;;群体性事件本质、成因及防治的舆论学解析[J];当代传播;2011年04期
4 赵雪军;欧伟贞;;社会转型中预防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雪冰;;风险社会环境中的犯罪防控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卜立新;;商业领域犯罪的原因[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7 陈泽伟;李珍珍;;安置帮教工作新部署[J];w,
本文编号:1165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16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