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政策激励型表达: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的一个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7-12-04 13:20

  本文关键词:政策激励型表达: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的一个分析框架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政策激励型表达 国家观念 维稳


【摘要】:当前农村正在出现一种"政策激励型"的群体性事件,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挑战。调查发现,农民通过群体性行动向基层政府施加压力谋取利益。分析认为,农民利益诉求是国家惠农政策激励形成,农民的国家观念是其形成的心理和文化基础,维稳高压的政治生态则提供了制度空间。"政策激励型表达"突破了"被迫反应式"的"维权抗争"范式,提供了理解农民利益表达行为的新的分析框架。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与供给效率研究”(10XJA63006)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2011年3月,笔者赴西南某省一个名为盛村①的村庄考察公共品供给状况。在这个正在进行整村脱贫的省级贫困村里,出现了非常吊诡的现象:一方面,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实施整村脱贫,村庄基础设施条件迅速改善,另一方面,农民普遍对基层政府官员非常不满,干群关系甚至比税费时代还要紧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宜理;余锎;;中国人的“权利”概念(上)——从孟子到毛泽东延至现在[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2期

2 郭景萍;;集体行动的情感逻辑[J];河北学刊;2006年02期

3 申端锋;;电视下乡:大众媒介与乡村社会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田先红;;当前农村谋利型上访凸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湖北省江华市桥镇的调查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7年06期

6 申端锋;;乡村治权与分类治理: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J];开放时代;2010年06期

7 焦长权;;政权“悬浮”与市场“困局”:一种农民上访行为的解释框架——基于鄂中G镇农民农田水利上访行为的分析[J];开放时代;2010年06期

8 袁金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基于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理论探讨;2010年01期

9 贺雪峰;;税费改革的政治逻辑与治理逻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野夫;;中国乡村政治生态——汶川地震危机中基层政权的运作[J];绿叶;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明伟;建设新农村 农民不能“等、靠、要”[N];开封日报;2009年

2 王世焕 王学江;等靠要 等不来新农村[N];市场报;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顾海英;;长期集体维权行动的动力机制问题研究——基于Bellman方程的求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常士正;;当前我国农民维权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赵信会;;民事再审事由修改的理念及反思[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4 王庆明;;市场转型与底层行动的“去政治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陈先兵;;维权话语与抗争逻辑——中国农村群体性抗争事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蔡芸;杨冠琼;;决策体制、政府偏好与中国社会发展失衡[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晓敏;;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论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李燕燕;;干群关系与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陈定洋;王泽强;;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基于当前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一事一议”制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3期

10 刘燕舞;;结构规约型动员——农民集体行动动员机制的一个解释框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2 王二平;;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朱冬亮;;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农民抗争及对策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孝连;;农民集体上访中的共意动员——对M村农民集体上访个案的观察[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孔繁斌;;民主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一个组织行为学议题及其解释[A];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朱冬亮;;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农民抗争及对策分析[A];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晓峰;;论“一事一议”政策的合理性及推进策略——基于政策实践悖论的反思[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8 吴同;;维权过程中工人的自我组织与守法策略——对上海SNS企业的个案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李瑗;储峰;;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心理分析[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银华;陈霄;;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格局的变化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申端锋;治权与维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1978-2008[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德瑞;学术与时势:对作为公共学术运动的中国大陆乡村政治研究的知识社会学考察(1990-2000年代)[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陈定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帅;分权、制约与协调:我国纵向府际权力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社会转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互惠关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尹平方;信访视阈下的县域治理[D];南昌大学;2010年

3 祁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4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5 徐方一;和谐农村构建中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殷彩桥;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卫甜甜;电视文化与乡村老年人日常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琦;电视文化与苗族侗族青少年社会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牛锐;我国生态治理中自愿性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10 王傲蕾;社区网络对失地农民维权集体行动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飞舟;谁为农村教育买单?——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马俊勇;乡镇财政“空转”的手段及对策[J];财税与会计;2002年04期

3 郭忠华;吉登斯的权力观[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于建嵘;;农民维权与底层政治[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5 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年08期

6 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读书;2002年07期

7 田先红;杨华;;税改后农村治理危机酝酿深层次的社会不稳定因素[J];调研世界;2009年03期

8 于建嵘;;对560名进京上访者的调查[J];法律与生活;2007年10期

9 孙正;组织化群体:关于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基本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杨明连;从特征入手预防处置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耀龙;地方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J];理论学刊;2001年03期

2 郭晓桢;必须实现群体性事件处置法治化[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超重负担带来超常行动——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之一[J];时代潮;2001年18期

4 孙正;组织化群体:关于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基本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不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J];农村工作通讯;2004年09期

6 邵道生;信访工作:将“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未萌期[J];廉政w,

本文编号:1251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251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