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群体性事件的包容性应对及历史启示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群体性事件的包容性应对及历史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 建国初期 群体性事件 包容性应对
【摘要】:时下,由人民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也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从学界众多的研究成果看,多是从泛政治意义上的负面态度认识群体性事件,普遍强调其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特征。回顾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无论是对其定性、发生原因的探寻,还是处置的措施,都极具辩证性和包容性。反思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只有在宽容和法理之间尽力寻求一种平衡,才更有利于化解群体性事件,更有利于社会管理,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应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历史经验研究》(编号:11CDJ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对建国初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已有学者作了相关研究,但多是侧重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应对措施方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探究第一代领导集体维护社会稳定、应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念,方更有历史价值。一从现存资料看,建国后不长时期内,就有群体性事件发生。最早发生的是1950年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山东省人民政府为及时制止抢盐与私熬土盐的指示[J];山东政报;195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金怡顺;永保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优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王荣科;艰辛探索的政治文化考察——毛泽东领导全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回顾[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郝敬胜;;论邓小平“两个飞跃”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赵付科;李安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成因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6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实践与理念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7 叶昌友;毛泽东、刘少奇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若干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张俊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展观的演变及其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余小双;;浅析中共八大政治报告蕴藏的构建和谐社会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6期
10 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张威;;悖论式制度变迁:经验主义转型的可能与局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6 秦宣;;毛泽东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的反思[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雅儒;;论新一轮思想解放——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9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程中原;;中国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A];当代中国与它的外部世界——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兆丰;基于竞合战略的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优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周姗;论“后非典时代”中国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雅玮;;浅论建国初期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J];党史文苑;2008年12期
2 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论[J];党的文献;2006年04期
3 麻铃;;试论建国初期党的侨务政策及其作用[J];黑龙江史志;2008年20期
4 肖东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确立及执政能力建设研究述评[J];江汉论坛;2007年08期
5 王先俊;胡倩燕;;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2期
6 齐晴;;从建国初期中国农轻重比例调整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7 佘君;;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茹;王进;;建国初期中共反腐倡廉建设及其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佘君;;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6期
10 赵德教 ,黄才华;试论建国初期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鑫W,
本文编号:1295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29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