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个人概念的产生溯源
本文关键词:危险个人概念的产生溯源 出处:《河北法学》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危险个人 规训权力 实证主义 进化论 精神病学
【摘要】:危险个人概念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当时,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猛增加,但社会环境恶化,危险个人大量涌现,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全。这一概念的产生还受到了实证主义、达尔文进化论以及精神病学的发展的影响,而且与国家惩罚权力的转型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危险个人这一概念并非自古有之,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不仅受到了实证主义、达尔文进化论及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而且与国家权力的转型密切相关。一、危险个人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变革自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掀起的以机器取代人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平;;微观权力分析——读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J];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夫,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朱理;;论我国行政价值的失范与重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陈乐雪;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龙腾飞;徐荣国;施国庆;;城市拆迁的满意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7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王姝;浅析我国继承法之遗嘱自由[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刘守芬,许道敏;制度反腐败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冬琴;蔡世华;;国葬与国家民族认同——以孙中山遗体及其安葬为中心[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民;在中世纪和近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3 王宏玉;论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王俊梅;我国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方琳琳;论雇佣犯罪的若干问题[D];郑州大学;2001年
6 陈瑜;信用证诈骗罪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8 朱全轩;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D];苏州大学;2002年
9 胡立东;论“性贿赂”犯罪化的正当性[D];苏州大学;2002年
10 张聪;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10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31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