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犯罪学家排名及相关问题
本文关键词:世界著名犯罪学家排名及相关问题 出处:《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著名犯罪学家的学术影响的评价和排名,是犯罪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英语国家的犯罪学界中,已经进行了这样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不过,这类研究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夸大其作用。尚未见到对全世界的犯罪学家们进行排名研究的成果。英语世界的犯罪学研究并不等于全世界的犯罪学研究。对外国著名犯罪学家的评价要准确、客观;应当恰当对待外国犯罪学家及其研究成果。
[Abstract]:The 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 the academic impact of famous criminologists is an area of crimin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criminological circles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such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some important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such studies are influenc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We should not exaggerate its role. We have not yet seen the results of ranking criminologists all over the world. Crimin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is not equal to criminological research all over the world. The evaluation of famous foreign criminologists should be accurate. Yes. Objective; Foreign criminologists and their research results should be treated appropriatel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近期举行的一个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方面的高层次学术会议上,有发言者在文章中出现了这样的表述:“……已故的前世界最著名的犯罪学家马汉·E·沃尔夫冈……”①。笔者作为会议主办方安排的点评人,在对该发言者的发言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点评之后顺便提到,这样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川;;犯罪学视角的腐败行为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白建军;;从犯罪互动看刑罚立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3 刘广三;单天水;;犯罪是一种评价——犯罪观的主体角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张亚静;;试析经济歧视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影响[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霍宪丹,翟中东;犯罪发生的“引发式”解释及其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6 刘俊俊;;腐败成因:理论思维视角的现实展开[J];边缘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7 万志鹏;;一种认识犯罪的独特角度——评路易丝·谢利《犯罪与现代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黄春燕,于海楠;论强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机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杨奎臣,章辉美;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助长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马慧;徐静英;;青少年犯罪的物质与心理原因——基于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唯;冯薇;;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许家铭;;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矫正[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3 冯卫国;于阳;;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材料之六 “三问”工作机制——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廉政建设新模式[A];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邓西元;;人为什么会腐败——浅谈腐败及其治理的人性基础[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5 王牧;;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潘嘉;;警察职务犯罪的生成机制及遏制理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锡海;;与犯罪学学科地位相关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杜雄柏;万志鹏;;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尽快恢复和完善工读教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浩然;;网络游戏和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康均心;李娜;;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兼论社区矫正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王彬;就业中的前科歧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勇民;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沈海平;寻求有效率的惩罚[D];北京大学;2008年
5 高晓莹;知识产权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何显兵;死缓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唐大宇;刑事司法多元发展的示范与契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刘沛,
本文编号:1361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36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