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网络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1 12:43

  本文关键词: 网络诱发 犯罪场 网络服务提供者 网矫学校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网络的特殊性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相结合极易诱发犯罪,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并借鉴犯罪场和引力场理论,认为应研制过滤和屏蔽网络不良信息的软件,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监护人、网吧经营者、网络内容提供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对无法监管的未成年人,可以由公安机关辅助监护,必要时可以给需要监护的未成年人佩戴电子监控仪,应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网矫学校,在现有的学校内设立网矫班,对需要矫治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教育。
[Abstract]:It is easy to induce crime by combin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network with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of crime field and gravitational fiel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oftware to filter and block the bad information of the network, strengthen the network legislation, perfect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guardian, the operator of the Internet bar, the provider of the network content and the provider of the network service. For minors who cannot be supervised, they may be assisted by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for guardianship. If necessary, they may wear electronic monitoring instruments to minors in need of guardianship, and schools should be set up where conditions exist. Set up net correction classes in existing schools to treat and educate minors in need of correc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网络伦理道德失范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以广州市为例》(批准号:08Z05)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当前,因网络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常突出,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已有一批学者就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特点及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但研究因网络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还较少,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研究成果还不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颖雯;论网络内容提供商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J];法学论坛;2005年01期

2 张宇润;;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影响的法律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华;;事实合同在债法中的遭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施建辉;;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3 张家勇;;不动产物权登记效力模式之探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4 马桦;袁雪石;;“第三姓”的法律承认及规范[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5 曾大鹏;;居住权基本理论问题反思——评居住权的否定理由[J];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6 宋旭明;;传统和解立法矛盾之检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7 李双元;黄为之;;论和解合同[J];时代法学;2006年04期

8 李忠勇;;试论警察盘查权之启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朱广新;;地役权概念的体系性解读[J];法学研究;2007年04期

10 马齐林;论我国的分居立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求轶;消灭时效的历史与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覃远春;民法自然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魏小军;遗嘱有效要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嘎利;民事共同诉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薇;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董勤;国际担保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方恩升;我国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之建构[D];复旦大学;2007年

9 花勇民;欧洲体育文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夏利民;论财团法人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曦;房地产抵押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2 梅益峰;自然之债概说[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徐亚之;物权行为独立性与无因性之检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于泷;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若干债权让与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李霄鹏;共同危险行为研究——以构成要件为中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黄子瑞;物权行为三思[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朱虎;权利客体的解释框架研究:逻辑和价值的区分[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庞红;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完善[D];广西大学;2005年

9 方霞;非婚同居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胡玉芳;论债的清偿抵充[D];吉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唐昭红;论人格权请求权与知识产权请求权的确立——对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的再次诘难[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2期

2 张宇润;网络有害信息法律管制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5年02期

3 陈兴良;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理性思考[J];法学;2002年08期

4 梅术文;;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规制与制度完善[J];时代法学;2007年02期

5 任亮;;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行为——基于社会共享价值观的分析[J];理论学刊;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皮勇;刘为国;;论青少年与网络犯罪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玮U,

本文编号:1451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51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a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