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犯罪民俗控制的内涵剖析

发布时间:2018-01-28 23:22

  本文关键词: 犯罪控制 民俗控制 犯罪预防 出处:《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文指出,犯罪民俗控制就是指民间社会通过对良俗进行张扬,净化社会风气而形成的大量的民俗压力来实现对民众进行行为管理和约束,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的过程。犯罪民俗控制自然而然的控制特点可以较好的弥补以国家为本位控制犯罪的不足。
[Abstract]:Folk customs are everywher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ntrol of criminal folklore refers to the civil society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good customs. A large number of folk customs pressure formed by purifying social atmosphere to realize the behavior management and restraint to the public. The process of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the harm caused by crime to the society. The natural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crime folk control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state-oriented crime control.
【作者单位】: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治与社会科学系
【分类号】:D917.6
【正文快照】: 犯罪是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侵害和平生活 与经济发展的反社会行为,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的 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对犯罪控制基本上是过分强调国家对 犯罪的控制力量。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必然出现小政 府、大社会的现实面前,传统的犯罪控制模式存在较大的 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阴家宝,王志祥;道德建设与犯罪控制[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冰;净化网络,需要法律和道德双管齐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龚义年;计算机犯罪及其对我国刑法的挑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军;陈敏;;网络犯罪的类型、特点及其防控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4 田东奎;习惯、礼与中国法的起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李金明;;抽象概念与刑法推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杨一薇;浅析我国的流动人员管理[J];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7 谭献民,毛维军;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8 刘永红,李滨;对当前计算机犯罪有关问题的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张宝义;青少年犯罪团伙的结构特征及形态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10 严然;论手机短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6 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步文;侦查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飞;洗钱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于阜民;假冒专利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建民;试论流动人口犯罪[D];湘潭大学;2006年

2 刘宇萍;网络犯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王俊梅;我国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刘家胜;挪用公款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席小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青林;民间法与法律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刘杰明;计算机犯罪证据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惊雷;繁荣背后的优思[D];湘潭大学;2002年

9 刘沫茹;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犯罪预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10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仿;;犯罪社会学对和谐社会犯罪控制的价值[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2 黄书建;虞浔;;论我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犯罪控制模式的选择[J];犯罪研究;2011年02期

3 刘行星;;社会公共安全机制的反思与创新——中国犯罪学高峰论坛(2011年海河论坛)综述[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康均心;周亮;;从“综治”到“法治”:犯罪控制的科学之路——写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个《决定》颁布20周年之际[J];法治研究;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明;;当前中国的警事革新与犯罪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立毅;李苹;;论和谐社会语境中的犯罪社会控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海涛;赵国玲;;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城、乡治安警务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糜琳娜;;浅析犯罪对策的含义——兼议“严打”的政策与实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王海涛;赵国玲;;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城、乡治安警务模式[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6 赫尔曼·史温丁格;朱莉娅·R.史温丁格;米歇尔·J.林奇;李晓明;朱颖;;美国的批判犯罪学与后现代的挑战[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7 陶青;;浅谈我国计算机上的犯罪及其趋势[A];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8 姜兰昱;;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韩旭;邓陕峡;;论对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犯罪的控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卢建平;;“价值中立”原则在犯罪学方法论中的意义及其限度[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均心 焦俊峰 武汉大学法学院;“紧张的消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鲍遂献;一部研究犯罪控制战略的力作[N];法制日报;2009年

3 罗欣邋周庆峰;社会分层与多元化背景下的犯罪控制[N];检察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卫华;“秋风行动”:平安贵阳的有力注解[N];贵州政协报;2006年

5 黄轩;二线城市,巡防警务效应明显[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记者 严运涛邋通讯员 张家国;民意街派出所问计专家[N];湖北日报;2007年

7 班布拉;霍市建设平安环境促进经济发展[N];通辽日报;2007年

8 黄陵县公安局 供稿;奋力创建“平安黄陵”[N];西部法制报;2006年

9 玉顺 李莹 海燕;路南公安分局把提升群众安全指数作为第一责任[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10 张颖;长白警方打击跨国犯罪措施得力[N];北方法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维民;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犯罪控制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试论对犯罪的情境预防——犯罪控制的第三条道路[D];北京大学;2005年

2 张习文;犯罪控制的本源理论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林欢欢;藏传佛教与犯罪控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蒋异城;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5 吴炯;城市外来人口犯罪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周丽;中国流动人口犯罪及防控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陈秀建;伊斯兰教与犯罪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刘淑真;基督教与犯罪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国刚;儒教与犯罪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魏红召;传统的犯罪经济分析的批判和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1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71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